一、社交障碍表现
目光接触异常:不与人对视,对抚养者的呼唤无反应,缺乏依恋行为(如被抱时不伸手、不微笑)。
互动缺失:不参与亲子游戏,对他人逗弄无兴趣,对外界刺激(如声音、表情)反应淡漠。
非语言交流障碍:不会用点头、摇头等动作表达需求,也不会通过手势(如指物)与他人沟通。
二、语言与沟通异常
语言发育迟缓:1岁时仍无咿呀学语,或仅有单调重复的发音,理解能力差(如听不懂简单指令)。
非典型行为:可能对物品兴趣远大于人,或通过异常方式环境(如频繁啃咬非食物物品)。
三、刻板行为与感知异常
重复动作:持续摇晃身体、转圈、拍手等刻板行为,或对特定事物(如广告、车轮)过度专注。
感知敏感:对声音、触觉等异常敏感或迟钝(如捂耳朵、痛觉反应弱)。
运动发育差异:可能出现走路晚、垫脚尖行走等异常姿势。
四、需警惕的发育倒退现象
部分患儿会出现能力退化,如原本会发的音节或互动行为突然消失,或社交能力逐渐减弱。
建议
若发现上述多个表现,建议尽早到专业机构评估。需注意,单一行为(如走路晚)可能与其他发育问题相关,需结合整体表现判断。家长可通过家庭互动游戏(如躲猫猫、搭积木)观察孩子反应,并记录行为细节供医生参考。
早期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但诊断需由专业医生完成,避免过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