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与自闭症:名称与核心症状》
在中国内地,我们通常使用孤独症这一术语,而在香港、澳门、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则更常使用自闭症。尽管名称不同,但它们都对应英文术语"autism",描述的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
孤独症的核心症状表现多样,主要包括社交障碍、沟通障碍和刻板行为。社交障碍体现在个体在社交互动中的困难,如缺乏眼神交流、回避肢体接触以及难以参与社交游戏。沟通障碍则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或异常,比如重复广告词、无法正确指物。刻板行为则包括重复动作和兴趣狭窄,如不停地转圈或过分偏爱某一特定物品。

这种病症通常在孩子三岁时就已起病,部分患儿甚至会出现发育倒退的情况,比如已经学会的能力在1-2岁后逐渐丧失。值得注意的是,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比例大约是3-4:1。国际诊断标准(DSM-V)将核心症状归纳为两大类:社交沟通缺陷和重复性行为。
对于孤独症的干预,我们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社交训练是关键的一环,可以通过地板时光游戏等互动方式激发孩子表达需求的能力。帮助孩子理解规则也很重要,逐步引导他们观察、模仿他人的行为,并学会遵守轮流、等待等社交规则。
每个孩子的表现都是独特的,了解具体干预方法和临床表现的最佳途径是参考专业的医疗资源或咨询专业人士。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孤独症和自闭症,并为需要的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