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医药市场动态中,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公布了一份重要报告。自2022年7月1日至9月30日,部分医药企业因失信行为被评级为“特别严重”和“严重”,并进行了公示。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的判决中,北京能济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因向多家医疗机构有关人员提供回扣或不正当利益,企图获取其经营的中药饮片的额外交易机会、竞争优势和销售数量,累计金额高达人民币198万余元,被评定为“严重”失信企业。该企业的失信行为始于2021年5月27日,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机构依照价格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失信评级。
甘肃省临夏县人民法院也判决临夏市福元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因类似行为被评定为“严重”失信。该公司向医疗机构相关人员提供回扣或不正当利益,使其经营的药品获得额外的交易机会、竞争优势和销售数量,累计金额达人民币135.5273万余元。其失信行为始于2022年1月28日,甘肃省医药集中采购机构按照信用评价制度,给予了相应的失信评级。
据了解,《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的操作规范(2020版)》详细规定了信用评级的依据,包括失信行为的性质、情节、时效以及影响范围等因素。根据这些标准,医药企业在本地招标采购市场的失信情况被评定为“一般”、“中等”、“严重”和“特别严重”四个等级。对于被评为“严重”失信的医药企业,除了进行提醒告诫和提示风险,还将限制或中止该企业的涉案药品或医用耗材的挂网、投标或配送资格。而这些限制或中止的期限,将根据医药企业的信用修复行为和结果进行调整。
这两起事件再次提醒医药企业,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才是长久发展的根本。国家医疗保障局将继续加强对医药市场的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