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近期发布的各省人口数据,一幅生动的全国人口版图逐渐浮现。继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全国人口概况后,广东、河南等15个省份也相继透露了其详细的人口数据。
在公布的这些省份中,浙江、广东和湖北成为人口增长的前沿阵地,其人口增量位居前列。尤其是广东,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其出生人口更是突破了百万大关,显示出其强大的生育活力。
深入这些省份人口增长的原因,我们发现人口增长不仅仅是自然增长的结果,更是机械增长(即人口净流入)的生动体现。以浙江为例,其机械增长数量远超过自然增长人数,意味着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浙江。
随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些区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人口持续流入。湖北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省份,虽然近年来受到疫情的影响,但其常住人口增长仍然显著。尤其是2021年,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很多外出的人口回流湖北,这也得益于湖北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与此中部另一省份安徽也呈现出人口增长的态势,人口回流成为其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与此东南沿海地区如芜湖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在省外就业,但也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打算就近就业,显示出人口流动的灵活性。
全国人口版图仍在重塑。一些中部、西北等地区的省份常住人口出现下降,而东南沿海地区的吸引力依然强大。人口专家分析认为,这一现象与产业发展、就业机会、工资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产业越发达,就业机会越多,越能吸引年轻人聚集。东南沿海的经济发展无疑成为吸引大量人口的重要因素。
当前的人口流动趋势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而一些中部、西北地区的省份则面临人口流失的挑战。未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国人口版图将继续重塑,人口流动将更加活跃。这也提醒我们,要关注人口流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制定合理的政策,促进人口的合理分布和流动。山东作为我国的第三经济大省,近年来面临了人口出生率的严峻挑战。据《山东统计年鉴2021》公布的数据显示,自1983年以来,山东的出生人口首次跌破了80万大关,这一趋势令人关注。
纵观广东、河南和山东三省的出生人口变化,我们可以发现,自2015年以来,三省的生育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的2015年,河南的出生人口数量位居榜首,山东紧随其后,而广东则位列第三。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山东的出生人口数量在2016年跃居首位,达到了177万人,增幅高达43%,显示出二孩政策的积极影响。相比之下,河南和广东虽然也有所增长,但增幅较小。
到了2017年,山东的出生人口数量虽然依然保持在高位,但开始出现下滑趋势。而广东的出生人口在这一时期实现了显著增长,跃居第二。到了2018年,山东的全面二孩效应明显减弱,出生人口下降至133万人,下降幅度高达24%,而广东则成功跃居首位。
至今,广东和河南的出生人口数量一直稳居前列,而山东则退居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山东的二孩出生占比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曾达到63.3%,远超一孩,显示出二孩政策的积极影响。但随着二孩效应的减弱,山东的出生人口下滑速度也最快。
相比之下,虽然广东经济发达,城镇化率高,但其人口出生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的人口出生率为9.3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17个百分点。这一高出生率与广东的大量流入人口有关,这些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育龄年龄段的人口特别多。
山东面临着人口出生率的挑战,而广东则因其独特的人口结构而保持了较高的出生率。对于未来的人口发展格局,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