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节能减排风暴的突然袭来,钢铁、水泥等产业的价格应声上涨。这股风潮不仅影响了股市中的钢铁股、水泥股,也对各地的GDP增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在这场节能减排的战斗中,地方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需要完成的不仅是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更是对民众未来生活环境的责任与担当。摒弃过去那种过于追求GDP增速、忽视环境资源的做法,是当下地方必须深思的问题。
进入九月,我们国家的“十一五”规划已经进入尾声,节能目标的考核也进入了紧张的倒计时阶段。为了完成节能降耗的考核指标,多地采取了拉闸限电的措施。其中,江苏、浙江等地的“用电大户”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这股“减排风”自三季度以来愈发强烈。有分析师指出,部分地方为了保持GDP增速,可能会对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或企业放宽标准。大规模拉闸限电的做法在以往是较为罕见的。
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我国单位GDP能耗在五年内需要下降20%。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却出现了不降反升的情况。这意味着,要想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下半年各地必须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
浙江省近期发出通知,要求各市在第三季度结束时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对于高耗能行业,如果增长控制不力,将采取区域限电措施。浙江省长吕祖善表示,将使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实施限电。
尽管江苏省提出了严厉的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标准,但常州市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的负责人坦言,完成今年的节能减排任务仍有难度。据悉,常州市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单位GDP能耗仍有所上升。
与此四川省发改委联合省经信委对全省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进行了彻底的清理,要求今年内不再审批、核准、备案扩大产能的项目。其他如河北、山西等传统耗能大省也采取了限电措施来限制高耗能企业的发展。一些地方为了完成节能降耗目标而采取的不合理措施,如限制居民用电,也引起了国家发改委的关注和批评。
这场节能减排的战斗,不仅是的任务,更是每一个民众的责任。我们期待各地能够真正摒弃过去那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做法,切实为民众的利益着想,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向更加合理、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