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月,北京市发布了为期两年的重大改革方案,郑重承诺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也就是到2011年,将投入不低于337亿元的资金。这笔巨大的投入并非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致力于解决居民就医难的问题,旨在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并改善公立医院的效率。北京的大医院众多,看病难、找专家看病更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市民。针对这一难题,市决定采取行动。
一年后,这个改革方案的执行机构——医院管理局已经筹建完成。这个机构将由北京市卫生局直接管理,旨在解决公众最为关心的医疗问题。医院管理局的设立,被视为北京公立医院改革的“引擎”,旨在帮助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控制医疗成本。这个全新的机构将精细化和规范化地管理北京市的22家三级医院。
作为对公立医院特殊国有资产的管理代表,医院管理局将设立多个部门,专职负责监督和服务。通过合理的成本控制和医药费用管理,患者将能够感受到更为便捷和合理的医疗服务。据了解,该局已经完成了初步的“三定”方案,包括机构设置和职能描述等,并有望在四月初正式挂牌成立。其工作人员不仅来自卫生行政部门,还将从社会各层面选拔优秀人才。
对于医院管理局的职能和定位,北京市医改方案明确指出,它将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要求进行运作。主要职责包括对市属公立医院进行国有资产管理、财务监管和主要负责人的聘任等。还将指导所属医院进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立高效统一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
医院管理局的成立不仅仅是挂牌那么简单,它的背后是对全市医疗资源的重新整合。特别是对于那些三级医院,将面临重新定位和精细化管理。这意味着公立医院将引入市场竞争意识,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服务质量来赢得患者的信任。配合新一轮的卫生部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医院管理局还将制定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标准、规范和要求。
北京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也坦诚地表示,医院管理局并不能解决公立医院改革面临的所有问题。在北京的多元办医格局下,只有部分市属医院将划归医管局管理。要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公立医院的合理补偿、高效运行、统一服务标准以及合理控制医药费用等目标,仍面临诸多挑战。这需要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继续深入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