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发起共同关注_自闭症同伴关系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在社交互动中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就是共同关注能力的缺陷,这直接影响他们建立和发展同伴关系的能力。共同关注是指个体通过眼神接触、手势指向等方式与他人分享对某一物体或的注意,是社交沟通的基础能力。将系统介绍自闭症儿童共同关注的发展特点、干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这一能力改善同伴关系。

共同关注的概念与重要性

共同关注(又称共同注意、共享注意)是指个体在交往中,通过参照他人提供的各种信息(如视线、手势等),调整自己的注意指向,与对方共同关注某一物体或的社会认知能力。这种能力通常分为两种类型:

1. 响应性共同关注:指个体对他人发起的眼睛注视或手指指示做出回应。例如,当家长指向天空的飞机时,孩子会跟随手势看向飞机。

2. 主动性共同关注:指个体主动通过眼神交替、手势等行为引发他人对其感兴趣物体的注意。例如,孩子看到有趣的玩具车时,会主动看向父母并指向玩具车,希望分享这个发现。

共同关注对自闭症儿童发展至关重要,它是早期社会认知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语言习得、模仿学习和社会交往能力。缺乏共同关注会使孩子难以体会分享与参与的快乐,限制社交机会,进而影响同伴关系的建立。

自闭症儿童共同关注的发展特点

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在共同关注方面存在显著障碍,这主要表现在:

  • 眼神接触异常:回避与他人目光接触,或眼神接触时间短暂,缺乏社交意义的目光交流。
  • 手势使用受限:很少使用展示、指向等手势与他人分享兴趣,更多用手势来表达需求而非分享。
  • 注意转换困难:难以在人与物体之间灵活转移注意力,常沉浸在自己的注意焦点中。
  • 社交发起不足:主动发起共同关注的行为明显少于普通儿童,对他人发起的共同关注回应也较少。
  • 这些特点导致自闭症儿童在自然情境中难以与同伴建立共同注意,进而影响互动质量。例如,在集体游戏中,他们可能不会跟随同伴的视线或手势关注同一玩具,也难以主动吸引同伴注意自己发现的趣事。

    提升共同关注能力的干预方法

    1. 游戏为基础的干预策略

    游戏是培养共同关注能力的有效载体,特别适合学前自闭症儿童:

  • 泡泡游戏:当孩子注视泡泡时,突然将泡泡棒移到干预者眼前,引导孩子目光转向人脸,立即给予奖励(如吹更多泡泡)。
  • 寻宝游戏:将孩子喜欢的物品藏在手心,摊开双手问"宝贝找找在哪只手",找到后击掌庆祝,建立"看人有好事"的联结。
  • 模仿游戏:与孩子面对面做夸张表情(张大嘴、眨眼睛),鼓励模仿,逐步发展为多步骤动作模仿链。
  • 这些游戏通过强化物与社交行为建立联系,逐步提高孩子对人脸和手势的关注度。

    2. 绘本教学干预法

    绘本因其直观性、趣味性成为培养共同关注的有效工具:

  • 选择主题明确、画面突出的绘本,在阅读时指着图片惊呼(如"哇!小狗摔跤了!"),等待孩子看向图片再继续讲解。
  • 通过绘本中的情节设计共同关注机会,如提问"小熊在看什么?"引导孩子跟随故事角色的视线。
  • 研究表明,绘本教学能显著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包括共同关注、言语发展和情绪理解等方面。

    3. 同伴介入法

    同伴介入法通过训练普通儿童或社交能力较好的特殊儿童作为"小老师",与自闭症儿童互动:

  • 社交技能示范:同伴示范如何发起和回应共同关注,如指向有趣物品并说"看这个"。
  • 互动模式建立:设计需要共同关注完成的合作游戏,如两人用毛巾兜住小球运到终点。
  • 强化机制:当自闭症儿童表现出共同关注行为时,同伴给予积极反馈(如微笑、击掌)。
  • 这种方法不仅能提升自闭症儿童的共同关注能力,也能促进参与干预的普通儿童的社交能力,实现双赢。

    从共同关注到同伴关系的拓展

    建立基本的共同关注能力后,可进一步将其应用于同伴互动中:

    1. 发起社交邀请的四步法

    教导自闭症儿童主动邀请同伴玩耍的具体步骤:

    1. 看向同伴的脸:通过游戏练习眼神接触,如"看谁先眨眼"。

    2. 叫出对方名字:注意音量和语调适中,既不太小也不大喊。

    3. 等待对方回应:培养判断互动时机的耐心。

    4. 清楚说出邀请:如"你愿意和我一起玩吗?我们可以一起搭积木"。

    2. 社会故事法

    针对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可编写社会故事提高社交技巧:

  • 设计《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别人》等故事,通过学校与家庭双场景干预。
  • 故事以孩子为主角,描述为什么要看人眼睛、如何自然地进行目光接触等。
  • 研究表明,这种方法能有效增加自闭症儿童与教师、同伴的目光接触频率。

    3. 环境调整策略

    改造物理和社会环境促进共同关注和同伴互动:

  • 设置"社交角":放置需要合作的秋千、桌游等器材。
  • 使用"我看见"句式:如"我看见你在看这本恐龙书",而非简单评价"你真棒"。
  • 每日15分钟"地板时光":成人跟随孩子的兴趣玩,模仿其动作后再引入新玩法。
  • 不同年龄段干预重点

    根据发展特点,干预重点应随年龄调整:

  • 3-5岁:重点培养基础共同关注能力,如跟随指向、分享兴趣。
  • 6-8岁:侧重将共同关注应用于社交互动,如理解游戏规则、轮流对话。
  • 8岁以上:注重社交思维培养,如理解他人情绪、推测行为原因。
  • 专业干预的指征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寻求专业帮助:

  • 4岁仍无眼神交流。
  • 对名字呼叫无反应。
  • 完全缺乏手势沟通(如指向、展示)。
  • 同伴互动严重受限,影响日常生活。
  • 自闭症儿童的共同关注能力培养需要长期系统的干预,家庭、学校和专业机构协同合作,才能有效促进其社交能力发展,改善同伴关系。通过科学的方法和耐心的引导,许多孩子能够逐步掌握这一关键社交技能,为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