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儿延伸知识 自闭儿童课程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以下将从自闭症的基本特征、康复课程体系和艺术疗愈方法等方面为您详细介绍。

一、自闭症的基本特征

自闭症不是心理问题,不是智力障碍,也不是个性孤僻的表现。它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患者没有与生俱来的社交能力,虽然可以说话,但无法与人正常交流。典型表现包括:

  • 社交困难:不知道如何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情绪,无法理解字面意思以外的含义,甚至无法直视他人眼睛
  • 语言交流障碍:有的喜欢重复对方说过的话,有的永远答非所问,有的直到三十岁还在练习如何跟人打招呼
  • 刻板行为:许多人都有固执而狭窄的爱好,比如一刻不停地玩,把物品按特定顺序排列,这些行为没有原因且不断重复
  • 特殊才能:部分患者拥有惊人的记忆力、数学能力或在美术音乐方面的天赋,但通常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 据美国疾控中心数据,美国每88名儿童中就有一名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中国尚未开展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一般认为约有60至180万自闭症儿童,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二、自闭症儿童康复课程体系

    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干预需要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针对不同能力缺陷设计个性化方案。

    1. 基础能力训练课程

  • 语言训练:针对3岁仍不会说话、不会叫爸爸妈妈的孩子,重点培养用语言表达需求的能力
  • 生活自理训练:包括自己吃饭、睡觉、上厕所等基本生活技能,为进入幼儿园做准备
  • 行为控制训练:针对脾气暴躁、平衡性差的孩子,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感统训练
  • 2. 社交能力专项训练

    社交能力训练应建立在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基础能力之上。有效方法包括:

  • 应用功能训练:通过多互动交流,采用地板时光游戏等方式,观察并回应孩子需求
  • 情境模拟训练:如将食物放在可见但接触不到的地方,鼓励通过沟通获取;或在吃西瓜时引导"尝尝我的甜不甜",建立一来一往的互动模式
  • 方位辨认训练:通过系扣子等日常活动,强化上下、第一个/最后一个等空间概念认知
  • 3. 融合教育课程

    当孩子具备基本能力后,可逐步尝试融合教育:

  • 学前融合:为进入普通幼儿园做准备,需具备、听从指令等基础能力
  • 学校融合:需要特教老师支持,否则可能出现不听指令、到处乱走的情况
  • 团体活动:通过小型亲子游乐会、儿童嘉年华等活动提供融合机会
  • 三、艺术疗愈在自闭症干预中的应用

    艺术疗愈已成为自闭症儿童干预的重要方式,具有独特优势。

    1. 艺术疗愈的益处

  • 非语言表达:为语言表达困难的儿童提供自我表达工具
  • 社交发展:通过乐队、艺术班等团体活动促进互动参与
  • 优势发挥:许多自闭症儿童在绘画、音乐方面展现特殊才能
  • 终身技能:艺术兴趣和技能可伴随整个生命周期
  • 2. 绘画艺术疗愈方案

    分阶段教学:

  • 第一阶段:涂鸦画、颜色和形状认知、吹墨画和手指画
  • 第二阶段:基础线条练习(点、直线、曲线、圆圈),可融入游戏形式如画"雨滴"或"波浪"
  • 第三阶段:简单物体绘制,从圆形(苹果)过渡到四角形(窗户),再到复杂图形
  • 第四阶段:涂色技巧训练,从单色蜡笔过渡到多色水彩笔
  • 教学技巧:

  • 材料选择:从易抓握的蜡笔开始,纸张应较厚不易破损
  • 积极鼓励:对初期歪曲轻浅的线条给予肯定,必要时给予辅助
  • 颜色认知:逐步认识3-6种基本颜色,培养对色彩的兴趣
  • 3. 综合艺术疗愈项目

    我们都是艺术家"项目展示了综合艺术疗愈的实践:

  • 课程内容:绘画课堂、奥尔夫音乐游戏、非洲鼓互动音乐
  • 年龄分组:学龄前组(3-6岁)和学龄期组(7-12岁)
  • 疗愈目标:提高感知能力、想象力、专注力和创造力,增强自我意识和社交技巧
  • 四、家庭干预策略与注意事项

    1. 家庭干预要点

  • 把握日常机会:如端饭时中途停顿引发互动,创造眼神交流和情感分享时刻
  • 情绪管理:通过情绪图表、情绪日志帮助孩子识别和表达感受
  • 家长心理支持:避免过度焦虑,合理分配育儿责任,保持夫妻交流
  • 2. 避免常见误区

  • 过度保护:如因怕摔跤而总是抱着孩子,影响运动能力发展
  • 简化语言:长期使用儿语(如"宝宝、抱抱")不利于语言发展
  • 父亲缺位:应鼓励父亲参与,促进孩子社会情感发展
  • 急于求成:社交是综合能力,需先夯实基础能力再期待自然产生
  • 自闭症干预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机构专业训练与家庭日常引导相结合。家长应保持耐心,用科学方法逐步提升孩子各方面能力,同时注意自身心理健康,构建支持性的家庭环境。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