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础能力培养
注意力训练:通过"看着我"等指令建立目光接触,逐步延长专注时间至5秒
动作模仿:从大肌肉群(拍手、跺脚)到精细动作(握笔、搭积木)的阶梯式训练
指令反应:掌握一步指令(坐下/过来)后过渡到复杂多步指令
2. 社交沟通发展
语言能力:从元音模仿到词语组合,结合图片交换系统提升表达需求能力
情绪识别:通过社交故事疗法学习识别5种基本情绪并应用
互动技能:在结构化活动中练习发起对话、轮流等基础社交行为
3. 生活适应能力
自理训练:重点突破进食、穿衣、如厕等基础生活技能
环境适应:使用视觉提示卡帮助理解日常流程,减少焦虑
行为管理:通过正向强化减少自我刺激等干扰性行为
4. 进阶目标(需长期规划)
学业准备:培养前书写、点数等学前基础能力
社区参与:在辅助下完成超市购物等社会实践活动
职业启蒙:根据兴趣开展简单劳动技能训练
建议采用IEP(个别化教育计划)框架,每月设定2-3个可量化目标(如"每天主动发起问候2次"),并定期评估调整。融合教育中可申请考试延时等合理便利措施,同时配合感统训练(每日30分钟)和家庭协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