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性疾病,其病因复杂且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认为主要与以下多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1. 基因变异:约20%-43.7%的病例与基因异常相关,包括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如父母携带隐性致病基因),部分患儿可能检测不到明确遗传问题但仍存在发育异常。
2. 家族病史:若家族中有智力障碍、语言发育迟滞或类似自闭症表现者,后代患病风险可能增加。
1. 母体感染/药物暴露:孕期感染(如麻疹、流感)、服用某些药物或接触有毒物质可能干扰胎儿脑部发育。
2. 代谢与免疫异常:母体代谢疾病(如苯丙酮尿症)或免疫紊乱可能影响胎儿神经发育。
1. 出生后环境:早产、难产导致的脑损伤,或婴儿期感染脑炎/脑膜炎等可能诱发症状。
2. 营养缺乏:维生素B族(B6/B9/B12)及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发病风险相关。
若孩子能保持良好目光接触、安坐能力正常、社交反应适当且发育里程碑达标(如语言、运动),则自闭症可能性较低。但确诊需专业评估,上述因素仅为风险提示。
建议家长关注孩子行为异常时及时就医,通过基因检测、神经发育评估等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