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念区别
自闭现象:通常指个体暂时性的社交回避或情绪低落状态,比如因压力、挫折而表现出不愿与人交流的行为。这种状态往往是可逆的,且不伴随其他发育障碍特征。
自闭症(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核心症状包括社会交往障碍(如缺乏眼神接触、难以理解他人情绪)、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迟缓或倒退)以及重复刻板行为(如固定仪式、兴趣狭窄)。这些症状通常在3岁前显现,且持续终身。
2. 关键差异
持续时间与成因:自闭现象多为短期行为,与心理状态相关;而自闭症是先天性的生理发育异常,与遗传、脑结构等因素有关。
症状广度:自闭症患者往往伴随多重障碍(如智力异常、感知觉敏感),而自闭现象仅表现为社交意愿的暂时降低。
诊断标准:自闭症需通过专业评估工具(如DSM-5)确认,需满足社交沟通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两类核心症状;自闭现象则无需医学诊断。
3. 需警惕的情况
若出现以下表现,建议寻求专业评估:
幼儿期持续缺乏社交互动(如不回应姓名、回避拥抱)。
语言能力显著落后或倒退。
对特定事物异常执着,拒绝任何生活规律的变化。
自闭现象可能是心理调适过程中的暂时表现,而自闭症是一种需要早期干预的发育障碍。若怀疑存在发育异常,应及时联系专业机构进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