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发病机制
小儿麻痹: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主要损害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无力和瘫痪。病因明确,与病毒直接相关。
自闭症:属于神经发育障碍,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及脑功能异常有关,无明确单一病原体。
2. 核心症状
小儿麻痹:以运动障碍为主,如肌肉无力、瘫痪(常见于下肢),可能伴随发热、呼吸衰竭等急性症状,后遗症包括肢体畸形和运动功能永久受损。
自闭症: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如缺乏眼神接触、语言发育迟缓)、重复刻板行为及兴趣狭窄,运动功能通常不受影响。
3. 发病时期与病程
小儿麻痹:多发生于婴幼儿期,急性期后可能遗留终身残疾,但非进行性发展。
自闭症:起病于3岁前,症状持续终身,但早期干预可改善社交和语言能力。
4. 治疗与干预
小儿麻痹:以预防为主(如疫苗接种),急性期需对症支持治疗,后期通过康复训练改善运动功能。
自闭症:需综合干预,包括行为疗法、语言训练、教育支持等,药物仅用于缓解伴随症状(如情绪问题)。
5. 预后与并发症
小儿麻痹:严重者可致永久残疾或死亡,但多数患者通过康复可部分恢复功能。
自闭症:预后差异大,轻症患者可独立生活,重症需长期照护;可能合并智力障碍、癫痫等。
两者本质不同:小儿麻痹是病毒感染导致的运动系统疾病,而自闭症是神经发育异常引发的行为障碍。若发现儿童有相关症状,应尽早就医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