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症状观察
1. 社交障碍
缺乏眼神交流,呼名反应差(如喊名字不回应)
难以参与互动游戏(如过家家),对他人情感淡漠
非语言交流缺陷(如手势、表情使用困难)
2. 语言与沟通异常
语言发育迟缓或倒退(如原本会说的话消失)
重复性语言(仿说、答非所问)或词汇量极少
3. 刻板行为与兴趣狭窄
重复动作(转圈、拍手)或固定摆放物品
对特定事物异常执着(如反复看同一段视频)
二、专业诊断流程
1. 初步筛查
社区医院通过家长填表(如ABC量表、CARS量表)及简单行为观察,发现异常预警信号
常用量表评分标准:
CARS量表:30分以上提示孤独症可能,38分以上为重度
ABC量表:67分以上可辅助确诊
2. 转诊与综合评估
县级妇幼保健院进行复查,排除智力障碍等其他疾病
专业机构通过诊断性访谈(如ADIR量表)和观察量表(如ADOS量表,国际金标准)确诊
三、早期识别要点(3岁前黄金期)
1岁左右:无目光接触、无指物动作、无肢体语言
2-3岁:语言停滞或倒退,拒绝社交游戏
行为预警:对环境变化极度敏感(如拒绝新食物或路线)
四、注意事项
勿仅依赖量表:筛查结果需结合临床观察,避免误诊
多学科参与:需神经科、心理科联合评估,排除癫痫、感统失调等
动态跟踪:确诊后需定期复评,调整康复方案
若发现孩子有上述表现,建议尽快到专业机构进行系统评估,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