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症人是不是乱动的

自闭症人士的运动行为表现存在显著个体差异,既可能表现为多动也可能表现为少动,这与神经发育、生理机制及感知觉异常密切相关。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多动表现及原因

1. 神经递质失衡

部分自闭症儿童因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导致无法有效抑制身体活动,表现为频繁跑动、坐立不安或重复动作。这种多动行为可能是他们调节情绪和感知觉的一种方式。

2. 原始反射未整合

运动发育不完善可能导致原始反射残留,使患儿难以控制肢体动作,常伴随肌肉紧绷和情绪调控困难。

3. 感觉寻求行为

部分患儿会通过疯跑、转圈、垫脚走路等动作来满足对特定感官刺激(如视觉、前庭觉)的需求,这些行为常被误认为"乱动"。

二、少动表现及原因

1. 低肌张力与激活不足

部分自闭症儿童因肌肉张力低下或网状激活系统未充分激活,表现为动作迟缓、姿势维持困难(如常瘫坐),甚至出现"神游"状态。

2. 刻板行为限制

兴趣狭窄可能导致患儿长时间保持单一姿势(如盯着风扇数小时),或抗拒改变既定动作模式。

三、共病因素影响

约30%-80%的自闭症患者共患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这类混合特征会加剧运动控制困难,表现为冲动性多动与注意力涣散并存。研究表明,运动干预(如游泳)可通过调节多巴胺分泌改善部分症状。

四、诊断与干预现状

目前学术界正讨论是否将运动障碍纳入自闭症核心诊断标准,因其普遍性可能影响早期干预效果。针对性训练(如本体觉游戏)和药物(如利培酮)可帮助改善极端运动行为。

自闭症人士的运动表现谱系广泛,需结合个体神经发育特点制定干预方案,而非简单归类为"乱动"或"不动"。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