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自闭症儿童工作时间表图的详细指南,结合视觉化设计和结构化教学原则,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生活节奏:
一、视觉时间表的核心设计要素
1. 时间划分方式
按精确时段划分:如7:00-7:30起床洗漱,适合已具备时间概念的孩子
按大时段划分:如"上午/下午/晚上",适合低龄或认知较弱的孩子
关键提示:每个时段用不同颜色区分(如蓝色代表学习、绿色代表休息)
2. 活动呈现形式
图片卡片:使用实物照片或简笔画表示活动(如牙刷图片=刷牙)
文字+图标:适合识字能力较好的学龄儿童
可拆卸设计:魔术贴或磁性贴片方便移动已完成项目
二、结构化时间表示例(上午时段)
| 时间 | 活动内容 | 视觉提示设计要点 |
|-|||
| 7:00-7:30 | 起床洗漱 | 穿衣步骤分解图+温和闹铃音乐 |
| 7:30-8:00 | 早餐 | 固定餐具图片+食物选择板 |
| 8:00-9:30 | 认知训练 | 任务篮系统(放教具的托盘) |
| 9:30-10:00 | 自由活动 | 感官玩具图片(触觉垫/秋千) |
三、特殊场景适配方案
1. 任务转换困难
添加"先/后"提示板:如"先拼图,后吃点心"
倒计时工具:用沙漏或计时器预告活动结束
2. 情绪调节时段
设置"冷静角":在时间表中标注可随时使用的安全空间
穿插感官调节活动:如每完成2项任务安排5分钟跳跃时间
四、进阶使用技巧
1. 教学分步法
第一步:成人完全辅助操作时间表
第二步:逐步减少提示(如只指不说)
第三步:孩子独立查看并执行
2. 强化物整合
在时间表末尾添加奖励栏(如"完成所有任务→公园游玩")
- 每完成3项任务贴一颗星星,集满兑换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