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自闭症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自闭症或精神障碍病史的群体发病率显著增高。同卵双胞胎的同病率高达82%,远高于异卵双胞胎的10%。候选基因的多样性也提示这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
2. 环境与生物学因素
3. 社会心理因素
家庭教养方式虽非主因,但父母关系紧张、亲子互动不足可能加剧症状表现,尤其在语言和社交能力发展方面。
1. 康复训练为核心
2. 药物辅助治疗
无特效药,但利培酮等抗精神病药物可控制情绪障碍、攻击行为等伴随症状。0-6岁患儿一般不建议用药,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情感调节剂。
3. 家庭支持与教育
家长需学习干预技巧,避免过度依赖机构。通过日常场景(如用餐、外出)强化训练,同时保持耐心以减少家庭冲突。
4. 新兴疗法
包括经颅磁刺激、粪菌移植等,效果因人而异,需进一步验证。
早期干预(3岁前)效果最佳,需结合医疗、教育和家庭三方面资源。轻度自闭症可通过社交活动引导、兴趣培养等技巧逐步改善。若家庭经济困难,可寻求补助或公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