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立安全感:通过固定作息表(如起床、用餐、学习时间)帮助孩子建立规律,减少环境变化带来的焦虑。团子曾通过模拟校园场景(如角色扮演上课)逐步适应新环境。
2. 缓解分离焦虑:与孩子约定独特的告别方式(如特定手势),并明确承诺接他放学的时间,增强信任感。
1. 基础社交技能:通过眼神注视训练、表情互动游戏(如模仿表情卡片)提升非语言沟通能力。团子通过观察同龄人游戏并主动加入,逐渐学会轮流和分享。
2. 同伴介入法:鼓励与性格温和的普通孩子组队完成任务,或在课堂上进行简短发言,逐步提升社交信心。
1. 个性化学习支持:与老师合作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分解复杂任务为小步骤,每完成一步给予奖励。团子的干预中,搭建类游戏和角色扮演显著提升了学习动机。
2. 环境预热:提前参观校园,熟悉教室、卫生间等场所,减少陌生感;家中可设置安静角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1. 随班就读申请:2025年政策明确普通学校不得拒收轻度残疾儿童,家长可凭医学证明或残疾证申请资源教室或影子老师支持。
2. 康复补贴:部分地区将孤独症康复补贴提高至3万元/年,并扩展服务年龄至16岁,可咨询当地残联获取具体信息。
以上方案综合了团子的成功干预经验及政策支持,家长可根据孩子实际情况调整。若需进一步评估或专业指导,建议联系当地特教学校或康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