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闭症治疗 >

主客体关系自闭症的特征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在主客体关系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社交互动中的主体意识发展异常和客体关系建立困难,这与神经发育障碍导致的认知模式差异密切相关。以下是具体特征分析:

一、主体意识发展停滞

1. 全能自恋期滞留

部分自闭症患者可能停滞在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模式,难以区分自我(主体)与外界(客体)的界限。这种状态常伴随对固定行为模式的强烈依赖,如重复拍手、旋转物品等。

2. 缺乏社交主动性

患者较少主动发起互动,对他人情感和意图的理解能力薄弱,甚至对亲人的呼唤无反应,显示出主体对外界客体的低关注度。

二、客体关系建立障碍

1. 安全依恋缺失

在婴幼儿期,患者可能难以与主要抚养者(如母亲)建立安全依恋关系,表现为抗拒拥抱、回避眼神接触等,反映出客体关系的早期发展受阻。

2. 非生命客体偏好

患者常对特定物品(如车轮、数字)表现出异常执着,而对人际互动缺乏兴趣,这种“物>人”的倾向体现了客体关系的非典型发展。

三、社交互动的结构性缺陷

1. 共情能力受限

难以理解他人情绪(如面部表情、语调变化),导致无法根据社交情境调整行为,表现为单向互动模式(如仅表达需求而非分享情感)。

2. 规则化社交尝试

部分高功能患者可能通过机械记忆社交规则(如固定问候语)来补偿天然社交能力的不足,但缺乏灵活性和情感。

四、感知觉异常的影响

感觉过敏(如抗拒特定材质)或迟钝(如对疼痛反应弱)可能加剧患者对客体的疏离,使其更倾向于通过重复行为(如摇晃身体)来调节感官输入,进一步阻碍主客体关系的正常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特征存在显著个体差异,早期干预(如ABA疗法)可通过结构化训练帮助改善社交技能。若发现相关表现,建议尽早就诊评估。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