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闭症治疗 >

同济医院邹小兵讲自闭症

一、自闭症的分类与特征

1. 症候群性自闭症

占自闭症群体的15%,由单基因突变导致(如雷特综合征、脆性X综合征等),伴随语言、认知、运动全面落后及特殊外貌特征。邹教授建议将这类患者归入罕见病管理范畴,以便获得针对性基因治疗。

2. 核心表现

  • 社交沟通障碍:表现为"五不"——不看(少目光对视)、不应(叫名无反应)、不指(缺乏指向动作)、不说(语言发育迟缓)、不当(异常情绪反应如不该笑时大笑)。
  • 刻板行为与感觉异常:如对特定声音过度恐惧或漠视,难以被常规互动逗笑。
  • 二、干预原则与目标

    1. 关键理念

  • "无快乐不干预":强调干预过程需有趣味性,避免让孩子痛苦,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 建立稳态:目标非"治愈",而是帮助孩子具备生活、学习能力,情绪平稳,行为不影响他人,最终融入社会。
  • 2. 成功干预方程式

  • 早期诊断(年龄越小越好)
  • 高强度科学干预(初期需密集训练)
  • 家长持久参与(儿童期持续2-3年)
  • 三、家长应对指南

    1. 避免误区

  • 不轻信"长大自愈"说法,绝大多数自闭症需早期干预。
  • 不盲目悲观,高功能自闭症(智力正常)通过干预可达到独立生活、升学甚至就业。
  • 2. 实用训练方法

  • 共同注意力训练:通过躲猫猫、突然出现的声光玩具等,引导孩子跟随他人视线,逐步建立社交基础。
  • 情景模拟:设计生活化场景(如点头要饼干),用辅助提示强化恰当行为。
  • 四、预后与希望

    邹教授通过案例表明,部分孩子经系统干预后可显著改善,如新疆某患儿从"可能残疾"到学业满分。他强调社会接纳与专业支持的重要性,呼吁为自闭症群体创造包容环境。

    如需具体干预技术演示或讲座片段,可参考相关视频资源进一步了解。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