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确孩子的需求
首先评估孩子的具体情况,包括自闭症的程度、语言能力、行为特点等。例如,中重度自闭症孩子可能需要全天持续干预,而轻度自闭症孩子可能更适合融合教育。
根据需求选择老师类型,如特教老师、影子老师(陪读老师)或康复师。
2. 寻找老师的渠道
特教机构:许多康复机构或特教幼儿园提供专业老师,如山东泰安的“欣欣幼儿园”就是专门为自闭症孩子设立的。
影子老师服务:可以通过干预机构、家长群或兼职特教老师找到影子老师,他们能帮助孩子在普通学校适应学习。
高校专业人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等高校培养孤独症教育专业师资,可关注相关毕业生资源。
3. 验证老师的专业资质
学历与证书:老师应具备特殊教育、心理学或康复医学背景,并持有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
实践技能:优先选择掌握行为干预、生活技能教学等方法的老师,如榉之乡机构的教师需通过行为干预技能认证。
持续学习能力:优秀的老师会参加进阶培训(如艺术治疗、游戏治疗),以提升教学效果。
4. 试课与观察
安排试课,观察老师与孩子的互动方式。例如,是否采用“温柔地坚持”引导孩子,或根据兴趣设计教学(如用汽车模型教数学)。
注意老师的耐心和沟通能力,这对自闭症孩子尤为重要。
5. 长期支持与调整
定期与老师沟通孩子的进展,调整教学计划。例如,莆田市心连星机构会为每个孩子制定专属课表。
若效果不佳,可考虑更换老师或机构。部分机构(如星贝育园)承诺无效退款,可作为参考。
补充建议
家庭教育配合:家长可学习基础干预方法,如通过“听看”训练无语言的孩子,或利用孩子喜欢的物品教学。
- 政策支持:部分地区(如上海浦东)要求普通学校配备特教老师,可咨询当地教育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