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一种被誉为“食铁兽”的神秘动物,它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大熊猫。①这一名称的由来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它独特的生活习性和历史传说。
从行为习性来看,大熊猫有时会闯入人类的居所,舔食炊具甚至咬坏铁锅。这种行为引起了古人的好奇和猜测。他们可能观察到熊猫在铁锅中舔食或咬食铁锅残留物,误以为它在吃铁。实际上,熊猫对铁的偏好更多的是为了摄取盐份,而非真正的食铁。这种误解在历史文献中得以流传,形成了大熊猫被称为“食铁兽”的原因之一。
从历史记载的角度来看,《山海经》是最早记载大熊猫“食铜铁”特性的古籍之一。《神异经》则描绘它是一种“色如漆,食铁饮水”的妖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典籍中也有关于大熊猫食铁行为的记载。这些记载进一步强化了大熊猫“食铁兽”的称呼。
除了“食铁兽”,大熊猫在古代还有貔貅、貊、竹熊、猛豹等三十多种称谓。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人对大熊猫的多样理解和想象。值得一提的是,“食铁兽”这一称谓因其广泛流传而成为了大熊猫最知名的别称之一。
我们也需要澄清一个误区。在神话传说中,还有一种名为“呲铁”的妖兽,它形似水牛并以铁为食。这与大熊猫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不应混淆。大熊猫以其独特的外貌、习性和生活环境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尊重。“食铁兽”的称谓虽有其由来,但我们更应关注到大熊猫的真实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