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交互动障碍
眼神交流缺失:宝宝与父母或他人缺乏目光对视,甚至回避眼神接触,这是最早期且显著的信号之一。
唤名无反应:对父母或他人呼唤名字时无应答,仿佛未听见,且不主动寻求关注或互动。
情感淡漠:不依恋抚养者,对拥抱、亲吻等肢体接触表现冷漠,或身体僵硬/过度柔软。
二、语言与交流异常
语言发育迟缓:1岁半仍不会说简单词汇(如“爸爸”“妈妈”),或仅重复无意义的音节。
非语言交流缺陷:不会用点头、摇头、手势(如指物)表达需求,或无法理解他人的肢体语言。
语言退化:部分宝宝此前已学会的词汇突然减少或消失。
三、刻板行为与兴趣狭窄
重复动作:如拍手、转圈、摇晃身体等,或长时间盯着旋转的物体(如风扇、车轮)。
固定习惯:坚持特定生活程序(如固定路线行走),一旦改变则焦躁不安。
异常兴趣:对玩具功能不感兴趣,反而专注非玩具部件(如车轮、标签)。
四、其他警示信号
运动发育异常:可能表现为脚尖走路、动作笨拙或不协调。
感觉敏感/迟钝:对某些声音、触觉过度敏感(如抗拒理发)或痛觉迟钝。
睡眠问题:睡眠时间短、入睡困难或昼夜颠倒。
若家长发现宝宝存在上述多个表现,建议尽早到儿童发育行为科或神经科进行专业评估。早期干预(如行为训练、语言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需注意,单一表现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需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