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周恩来的诗

周恩来的青年时期诗歌创作,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文学的殿堂中,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炽热的报国情怀。以下是部分令人瞩目的诗作及其背景:

一、萌芽时期的诗韵(约16岁)

《春日偶成》二首,其一:“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以烟霾隐喻时局的动荡,用博浪沙刺秦的典故抒发革命的雄心壮志。其二则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透露出少年游子的思念之情。

二、留学日本的岁月(19岁)

《无题·大江歌罢掉头东》,这首作品作于周赴日之前。“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化用了苏轼的“大江东去”,与达摩面壁典故相融合,表达了他拯救国家的决心和志向。

三、革命烽火中的诗篇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三首,其中的“扪虱倾谈惊四座”“险夷不变应尝胆”等句,展现了青年革命者的肝胆相照,共同为国家的未来奋斗。《生别死离》则是周在1922年为悼念战友黄正品所作,以现代诗体的形式展现了革命的生死观。他还创作了仿古诗,如《村望》(仿杜甫《春望》),“烽火连岁月,捷书抵万金”,以古典的形式抒发战斗的豪情。

特点

题材方面,周的诗歌多反映救亡图存的志向,后期则更加注重革命实践的记录。风格上,早期的格律诗工整典雅,后期的白话诗则通俗有力。在用典方面,他善用如“博浪沙”“面壁破壁”等典故来托物言志。

尽管现存的诗作仅十余首,但每首都充满真挚的情感,堪称“诗史互证”的典范。周恩来的诗歌创作,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更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和情怀。这些诗歌犹如明珠般熠熠生辉,永远被人们传颂和铭记。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