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自闭症意识日”,让我们来关注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自闭症。自闭症,也被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它的主要特征在于社交沟通障碍、狭隘的兴趣和刻板的行为,以及异常的感知觉,这些症状通常在发育早期就开始出现。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萝岗院区举办的《儿童自闭症的家庭干预》讲座上,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教授分享了他的见解。他强调,长时间以来,人们对自闭症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自闭症孩子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新的研究和调查为我们带来了希望。科学干预和支持可以帮助超过七成的自闭症孩子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智力和语言能力。这些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接纳、爱和陪伴,需要社会的理解、包容和尊重。只有在宽松、快乐的环境中,他们才能茁壮成长。
邹教授还指出,轻度自闭症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调查和研究证实,自闭症可以分为不同程度。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的自闭症患病率多在1.5%以上。在中国,由多所大学共同完成的全国基于人口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中国6-12岁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为0.7%,显示出持续上升趋势。
每个自闭症孩子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但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隘和重复刻板的行为、感知异常等。只要孩子能够自己满足需求,他们可能不会寻求帮助。
关于自闭症的原因,邹教授认为,这是极端个性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具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自闭症的发病率在不断攀升。这提醒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自闭症孩子的成长环境,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快乐的成长空间。提高公众对自闭症的认识和意识,为这些孩子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自闭症孩子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他们的成长需要我们的关爱和支持,让我们携手为他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极端个性确实与遗传基因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多基因遗传的影响。而环境因素,对于正常的儿童成长来说,父母的养育方式可能是恰当且足够的。但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这些常规的环境因素或许远远不够。更令人担忧的是,当父母对自闭症产生不合理的恐惧时,这种恐惧情绪甚至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育儿能力,导致所谓的“育儿失能”。
关于自闭症,人们往往存在许多误解。第一个误区便是认为自闭症儿童智力低下、语言功能受限,长大后无法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事实并非如此。经过科学的干预和支持,许多自闭症儿童能够融入主流学校,甚至发挥自己的兴趣和技能,成为艺术、自然、历史、工程与计算机领域的佼佼者。曾经有一个孩子,在4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智商测试得分较低,但经过两年的干预后,其智商显著提高。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自闭症属于严重残疾,孩子日后生活无法自理,需要终身看护和照料。实际上,只有约三成的自闭症儿童会面临这种情况。即使是最严重的类型,只要家长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平静、稳定、规律、快乐”的成长环境,许多孩子在长大后仍能独立生活。
性格内向与自闭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很多人误认为自闭症只是性格内向的表现,然而两者的社交表现存在明显的差异。内向的孩子在社交中能够正常交流,而自闭症儿童在社交时目光常常漂浮不定。
第四个误区是认为长大就好了,无需特殊对待。其实,自闭症儿童的干预越早开始,预后效果越好。及早进行干预至关重要。
社会上流传的“神奇疗法”和“灵丹妙药”往往不可信。许多家长为了治疗孩子的自闭症轻信这些治疗方法,尝试各种方法,但往往效果不佳。
针对自闭症的治疗,目前还没有能够针对其核心症状的药物。邹小兵教授指出,无论是神经影像学、神经心理学还是基因学的研究,都尚未明确自闭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全球范围内都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治疗自闭症的核心症状。针对共患病如抽动症、情绪问题、睡眠问题等,可以适当使用药物进行缓解。目前,自闭症的干预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邹小兵教授强调:“自闭症的家庭干预至关重要。”他提出了BSR模式,这是一种以家庭为中心的结构化社交行为干预方法。在自然情境下,以自闭症孩子的社交缺陷为核心,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家庭中开展干预。家长可以通过常规的游戏活动、灵活运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干预孩子的行为。为孩子创造一个与人密集互动的环境也非常重要。坚持这种干预方法三到六个月,就能看到初步的效果。
邹教授还提出了自闭症教育三原则。理解和接纳自闭症儿童,给予他们宽容和尊重,避免使用惩罚和过度唠叨。采用快乐、适度和巧妙的方法改善孩子的社交沟通能力,矫正不良行为。发现并培养孩子的特殊兴趣和能力。通过科学的干预和环境接纳,让自闭症儿童的障碍减轻或消失,让他们成为拥有自闭症特质但神经多样性的正常群体。邹教授呼吁社会理解和包容自闭症儿童,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快乐的环境,让他们能够茁壮成长。
唐纳德,这位世界上首位被诊断为自闭症的人,他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证。出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弗里斯特小镇的唐纳德,如今已85岁高龄,他的足迹遍布36个国家及美国28个州。他学会了打球、开车,甚至环游世界。如今,他依然居住在这个小镇,生活得健康、快乐、独立。
唐纳德的人生之所以如此精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在一个宽松、友好的环境中成长。这个环境为他提供了必要的理解和接纳,让他的潜能得以发挥。每个自闭症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唐纳德的成功无法被复制,但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宝贵的经验。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自闭症儿童同样需要我们的关心和支持。只要我们能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包容和接纳,为他们创造更友好的环境,他们也有可能像唐纳德一样,实现独立生活。让我们携手为这些孩子创造一个没有歧视、隔阂和霸凌的世界,让他们在理解和接纳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展现他们的无限可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