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与自闭症相关信息资料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互动障碍、语言交流困难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以下是关于自闭症的综合信息整理: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自闭症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方面可能与家族背景或个体素质相关,但临床也发现许多无家族史的病例;环境因素包括孕期污染、重金属暴露、食品添加剂、免疫异常等。孕产期感染、脑发育受阻、外伤或发热也可能影响发病。

二、典型表现

1. 社交障碍:回避目光接触、对他人情感淡漠,难以建立伙伴关系或分享情绪。

2. 语言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可能仅能说简单词汇,或通过手势代替语言交流,部分患者终身无语言能力。

3. 刻板行为:重复固定动作(如拍手、转圈)、坚持走固定路线,对特定物品有异常依恋。

4. 其他特征:约70%患者伴随智力落后,少数存在机械记忆超常;感觉异常(如对声音/图像过度敏感)也较常见。

三、诊断与干预

早期表现多在2岁前出现,如不看人眼、对亲人无依恋感等。确诊需专业筛查,目前从症状出现到确诊平均耗时2年,农村地区漏诊率较高。干预方面,仅30%患者能获得专业康复服务,资源分布不均问题突出。

四、社会现状与支持

1. 数据统计:我国自闭症患者超1300万,0-14岁儿童约200-500万,年新增确诊15-20万例,患病率约0.7%-1.5%。

2. 案例故事:部分家庭因康复费用高昂陷入困境,如山东一位母亲为照顾自闭症孩子摆摊谋生;也有公益项目(如寺庙食品厂)为大龄患者提供就业支持。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症状或干预方法,可参考相关专业资料或机构指南。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