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这一神秘而深刻的心理病症,首次被美国精神科医师利奥·肯纳(Leo Kanner)系统描述并命名。早在二十世纪中期,肯纳博士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潜心研究这一病症时,他眼中的自闭症仿佛是一个未被解开的谜团。他的研究始于一群特殊的儿童,共11名,他们各自带着独特的困扰和挑战。在深入研究后,肯纳博士于1943年发表了题为《情感接触中的自闭性障碍》的重要论文。这篇论文不仅详细记录了这些孩子的核心特征,也标志着人们对自闭症认识的开端。
自闭症,也被称为孤独症或肯纳症,这一名称背后隐藏着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人们常常忽视的是,肯纳博士在命名这种疾病之前已经完成了大量的工作。事实上,他在1942年就已经完成了疾病的命名,但系统的描述和定义直到1943年才得以公开发表。这篇论文中描述的患者特征是如此的鲜明和深刻,包括社交障碍、语言异常以及刻板行为等。每一个细节都反映出肯纳博士对自闭症的理解和洞察。
其中一位典型的自闭症患儿——唐纳德·特里普利特(Donald Triplett),他在年仅5岁时就被肯纳博士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描述。他的故事不仅是自闭症的一个缩影,更是无数自闭症患者经历的写照。他的经历让我们深感同情,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理解自闭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和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大陆,孤独症这一术语更为常见,而在台湾地区则近年倾向于使用“肯纳症”这一术语,以减少误解和混淆。尽管不同的地区和人群有不同的术语偏好,但对自闭症的和理解始终是一个全球性的努力。我们对这个疾病的认识和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深和丰富,正如肯纳博士所开启的这个旅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