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自闭症的理解可能存在多种认知,既有专业角度的部分正确解读,也常混杂着社会流传的误解。以下是常见的家长认知分类:
1. 核心症状认知
部分家长能认识到自闭症(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表现:社交障碍(如缺乏眼神交流、难以理解他人情绪)、语言沟通异常(如重复语言或表达需求困难)、刻板行为(如固定路线、单一兴趣)。约70%家长能注意到孩子3岁前出现的这些标志性症状。
2. 谱系概念认知
较关注科学的家长会理解"谱系"概念,即症状从重度(无语言、智力落后)到轻度(高功能/阿斯伯格)呈连续分布,而非单一疾病标签。
1. 与心理问题混淆
2. 过度悲观或乐观
3. 诊断标准模糊化
将孩子暂时的孤僻、怕生等普通行为误判为自闭症,而专业诊断需观察持续性的三联症缺陷
1. 地域翻译差异
因台湾地区译名影响,"自闭症"比"孤独症"更常被非专业家长使用,但二者实指同一病症。
2. 媒体呈现偏差
影视作品常强化"天才自闭症"形象(如《雨人》),导致对多数患者实际困境认知不足。
建议家长结合专业评估(如DSM-5标准)和个体化观察,避免过度依赖碎片化信息。早期识别红灯信号(如18个月仍无眼神对视)并及时干预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