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病时间与早期识别
自闭症通常在婴幼儿期即可被发现,但具体表现因个体差异而异:
典型发病期:多数患儿在2-3岁被确诊,部分症状明显的孩子在1岁左右即可被发现。
早期预警信号:研究指出,60%的自闭症儿童在12个月时已出现社交异常(如唤名无反应、不会用手指物),90%在18个月前表现出核心症状。
倒退型自闭症:少数患儿在1-2岁前发育正常,2岁后出现语言退化、社交回避等突然倒退症状,需警惕此类隐匿性发病。
2. 诊断关键期
自闭症的诊断与干预时机密切相关:
黄金诊断期:3岁前是诊断关键期,此时通过行为观察和发育评估可较准确判断。
家庭自测方法:包括对视游戏测试(观察眼球追踪)、共同注意训练(如指向物体互动)等,可帮助家长早期发现异常。
3. 病因与先天因素
自闭症主要是先天脑功能发育异常所致,与后天环境无关:
遗传主导:当前学术共识认为遗传因素是主要病因,占比约80%-90%。
其他影响因素:孕期病毒感染、免疫系统缺陷或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加剧风险。
4. 干预与预后
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训练、社交技能培养、行为管理等,2岁前干预效果最佳。
治疗目标:虽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系统训练可提升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综上,自闭症多为先天性疾病,症状在幼儿期显现,但需结合个体差异综合判断。家长若发现发育异常,建议尽早通过专业评估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