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心理自闭(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成因复杂多元,涉及遗传、环境、神经生物学等多因素交互作用。以下是主要成因分析:
1. 家族遗传性:自闭症遗传度高达70%-90%,若家族中有患者,后代患病风险显著增加。
2. 基因突变:已发现100多个相关基因(如SHANK3、CNTNAP2),影响神经发育和突触功能。
3. 染色体异常:如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等可导致自闭症症状。
1. 孕期不良暴露:
2. 围生期并发症:产伤、宫内窒息、早产等可能损伤胎儿神经系统。
3. 家庭与社会环境:
1. 大脑结构异常:如小脑发育不良、脑干萎缩、神经连接异常等。
2. 神经递质失衡:5-羟色胺、多巴胺等水平异常影响情绪和社交行为。
3. 免疫系统异常: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攻击神经系统,干扰发育。
1. 父母高龄:精子和卵子老化可能增加基因突变风险。
2. 心理压力:青少年期学业竞争、社交挫折等可能加重症状。
自闭症是遗传主导、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早期识别与干预。家庭和社会支持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