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交互动障碍
患儿常回避眼神接触,对他人表情和肢体语言理解困难,难以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在集体活动中倾向于独自玩耍,缺乏共享式注意力,甚至对亲人的呼唤反应迟钝。部分儿童虽能交流,但话题单一或机械模仿他人行为,缺乏情感共鸣。

2. 语言沟通异常
约40%患儿存在语言发育迟缓,表现为词汇量有限、语调平板、重复特定短语或自创词汇。非语言沟通(如手势、表情)同样受限,部分高功能患儿虽有流利语言,但难以维持双向对话。
3. 重复刻板行为与兴趣狭窄
对特定物品或活动表现出异常执着(如反复排列玩具、痴迷旋转物体),坚持固定路线或仪式性动作,环境变化易引发焦虑。感觉过敏常见,如抗拒某些衣物质地或食物。
1. 筛查与诊断网络建设
福建省卫健委推动孤独症筛查干预门诊规范化建设,计划到2025年实现每个设区市至少有1所市级医疗机构可开展诊断康复工作。泉州市已投入985万元实现0-6岁儿童筛查全覆盖,2024年筛查42.58万人。
2. 康复救助与家庭帮扶
福州市将自闭症儿童康复补助标准提高至每年2.5万元(贫困家庭2.8万元),并对民办康复机构给予租金补贴。符合条件的孤独症儿童可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
3. 多学科协作与远程支持
泉州市通过“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整合神经科、儿保科等资源,并利用“智能康复管理系统”实现远程会诊和康复方案制定。
家长若发现上述行为特征,应及时到儿童发育行为科或精神心理科就诊。3-6岁为黄金干预期,可通过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训练等方式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