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小儿多动症你真的了解吗 安静型多动症要警惕

对于许多家长而言,一听到“多动症”,便立刻联想到孩子过度活跃、一刻不停歇的形象。事实并非如此绝对。因为,有些孩子可能在安静的外表下,隐藏着另一种形式的多动症——那就是“安静型”多动症。

“安静型”多动症:难以察觉的隐形危机

对于多动症,可能大多数人首先联想到的是那些精力旺盛、不断活动的孩子。但实际上,多动症并不仅仅表现为行为上的过度活跃。它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被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这类儿童的智力往往正常,但在行为、情绪和学习方面存在缺陷。他们可能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波动以及学习困难等症状。

而在这其中,有一种类型的多动症极具隐匿性,那就是“思维型多动症”。这种类型的孩子,表面上看似安静,实则思维过度活跃,常常陷入自己的世界。当这些孩子出现上课精神恍惚、做作业拖沓、缺乏时间观念的情况时,家长就要警惕了,因为这可能是安静型多动症的信号。

对小儿多动症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长大就会自愈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多动症症状只是暂时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然消失,因此无需特殊治疗。这种想法并不科学。多动症儿童如果不及时得到治疗,可能会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和未来生活造成长期的影响。早发现早治疗是最佳策略。

误区二:多动症等于调皮好动

许多人误以为多动症就是孩子过于调皮活跃的表现。专家指出,好动与多动症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正常的孩子活泼好动是天性,而多动症则是一种超出正常范围的疾病表现。正常的孩子即使活泼,也不会影响他们的社交功能,而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往往过于过度,难以被周围人接受,并可能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认知。

家长需要警惕那些看似安静的多动症孩子,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小儿多动症,不要将其与正常的调皮好动混为一谈。对于疑似患有小儿多动症的孩子,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以确保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