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在2022年9月前后,国际集装箱运价经历了一次显著下跌,特别是在美国航线,运价暴跌现象尤为引人关注。以下是具体的分析:
一、运价暴跌现象
让我们关注美国航线。美森快船(美西航线)在短短的时间内,从市场最高价5万美元/集装箱跌至约1万美元,跌幅高达惊人的80%。与此红海、中东、印巴等航线的运价也全面下滑。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也呈现连续下跌的趋势,从年初的5109点跌至9月底的2072点,跌幅近60%,连续下跌的态势持续了长达数周。这样的跌幅确实让人震惊。
二、运价暴跌的主要原因分析
深入背后的原因,需求端的疲软是重要因素。欧美通胀高企,央行加息抑制消费需求,导致零售商如沃尔玛、塔吉特等开始调整库存,减少部分订单。消费趋势的转变也从商品转向服务,这无疑对海运集装箱的需求造成了冲击。供应链的恢复和运力的过剩也是导致运价下跌的重要原因。随着疫情逐渐缓解,港口拥堵和船舶延误等问题得到了改善,全球供应链的效率也在逐渐提升。经济衰退的预期也让市场倍感压力。多国制造业PMI下滑,欧元区投资者信心指数跌至低位,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
三、对比观察:原油运输逆势上涨
与集装箱运价走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原油运输市场。同期中国进口原油运价指数却逆势上涨了15.41%,中东至宁波的超大型油轮运价环比增长超15%。这种差异反映了能源运输需求与集装箱运输需求的差异,也凸显了地缘政治及能源结构调整对能源运输市场的影响。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格局在航运市场上尤为明显。
四、后续影响及展望
运价暴跌对航运公司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许多公司开始削减航线或闲置船舶以应对市场波动。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运价回归理性无疑能缓解其成本压力。但我们也要警惕需求长期低迷对全球贸易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未来的航运市场将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应对和把握。
这次国际集装箱运价的暴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给航运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同时也为外贸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成本缓解。后续的影响需要我们持续关注,而未来的航运市场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