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自闭症的核心表现
1. 社交互动障碍
目光接触异常:表现为不看或少看他人眼睛,回避对视。
呼名反应差:对名字无回应,常被误认为听力问题。
缺乏共同注意:如不会用手指物表达需求,肢体语言贫乏。
2. 语言发育异常
语言迟缓或倒退:部分患儿1-2岁曾出现语言,后逐渐丧失(如不再叫“爸爸”“妈妈”)。
非语言交流障碍:咿呀学语期明显落后,缺乏表情、手势等互动。
3. 刻板行为与兴趣狭窄
重复动作:如反复摆弄积木、开关门。
特殊兴趣:过度专注旋转物品、数字等,行为模式刻板。
二、早期自闭倾向与自闭症的区别
自闭倾向:表现为轻度社交退缩或语言延迟,但未达到诊断标准,可能与性格内向、环境互动不足有关。
自闭症:需符合DSM-5中社交沟通障碍+刻板行为两大核心症状,且症状持续影响生活。
关键差异:自闭倾向行为可逆,通过干预改善;自闭症需终身支持。
三、筛查与干预建议
1. 筛查工具
常用量表:ABC量表、CARS、M-CHAT等,18个月起可通过APP辅助筛查(如SenseToNote)。
专业诊断:需结合临床观察及DSM-5标准,推荐儿童精神科或康复机构评估。
2. 早期干预
0-6岁是关键期,需融入教育系统(如残联支持项目)。
重点提升社交互动:通过游戏、语言训练建立目光接触和共同注意。
四、家长注意事项
若发现孩子存在以下“五不”表现,建议尽早就诊:
不看(目光回避)、不应(呼名无反应)、不指(缺乏肢体表达)、不语(语言倒退)、不当(刻板行为)。
早期识别与科学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