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小兵教授作为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其诊断强调对儿童社交互动、语言发展和刻板行为的系统性观察。他特别关注"不看、不应、不指、不说"等典型症状,同时结合智力测试和语言评估进行综合判断。值得注意的是,他提出"稳态失衡致病理论",认为自闭症是生物因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这一理论影响了其诊断框架的构建。
相比北方郭延庆医生侧重应用行为分析(ABA)的量化评估,邹小兵更注重自然情境下的行为观察和家庭干预导向的诊断模式。这种差异也反映了南北地区在自闭症干预理念上的分野。
邹小兵主张"BSR家庭干预模式",即通过"行为疗法(Behavior)-结构化教育(Structure)-人际关系发展(Relationship)"三原则,在诊断后立即指导家长开展家庭训练。他强调"别让孩子一个人闲着/忙着"的日常互动策略,这种诊断-干预一体化的方式是其特色。
有家长反映其号源紧张(需等待1年以上),且部分轻度案例存在诊断标准把握的主观性。邹小兵本人也承认自闭症诊断领域存在"国际性争议",特别是对高功能患者的界定。他多次警示家长避免伪科学疗法,强调目前自闭症干预仍以教育训练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