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视觉日程表
通过图片或卡片展示活动流程(如"桌面时间→地面时间"),帮助孩子通过移动视觉提示理解活动顺序,减少转换时的焦虑。

2. 任务与奖励结合
设计左右分区的视觉板,左侧为需完成的任务(如跳盒子),右侧为奖励活动(如玩耍),强化"先任务后奖励"的规则。
1. 代币奖励系统
通过印章、贴纸等累积兑换强化物(如水枪),逐步延长奖励间隔,培养延迟满足能力。适合已具备基础指令理解的孩子。
2. 区别化强化
对遵守规则的行为给予即时奖励(如零食),未遵守时仅辅助完成但不给予强化,明确行为与后果的关联。
1. 感统训练结合规则
设计包含颜色识别、数数等环节的感统游戏(如"蹦跳5次后收积木"),在动态活动中嵌入规则执行要求。
2. 计时器辅助
使用手机倒计时功能(如"还剩10秒上课"),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减少对活动结束的抵触。
1. 行为替代法
对刻板行为(如啃完整苹果)提供替代方案(如切块食用),同时配合节约粮食的情感教育。
2. 规则游戏化
通过动画短片、社会性角色扮演游戏等趣味方式传递规则,避免说教式干预。
注意力训练课程
如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可提升抑制干扰能力,延长专注时间(案例显示从5分钟增至30分钟),间接增强规则执行能力。
以上方法需根据孩子个体能力调整,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系统实施。持续性和一致性是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