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自闭症全托管学校需要综合考虑政策支持、专业资源整合和本地化需求。以下是基于国内现有成功案例的关键建议:

1. 公立模式:可参照广州康纳学校(国内首家公立孤独症学校)的运营模式,争取残联或教育部门支持,获得财政拨款和编制资源。该校2024年预算显示专项经费用于康复保教和家长培训,家长满意度超90%。
2. 民办模式:若选择民办,需参考沈阳星贝育园等机构的经验,注重个性化康复方案设计,并组建跨学科团队(特教专家+心理咨询师)。
1. 全学段覆盖:建议采用保定融星实验学校的"十五年一贯制"(学前至职业教育),每阶段设2个班,容量约200人。课程需包含生活技能、社交训练及职业准备。
2. 科技融合:乐清雁山学校的AR体感训练室、脑机接口等设施值得借鉴,其科技化场景能提升干预效果。
1. 师资建设:按七部门文件(2025年7月),可联合高校开设托育专业定向培养人才,或申请职工福利费支持师资培训。
2. 本地化合作:武汉心之初学校与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的模式,能帮助自闭症儿童逐步适应社会场景。
建议结合本地自闭症儿童数量和政策空间选择办学性质,初期可先开展小规模试点。如需具体地区的政策细节或更多案例,可进一步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