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的日益关注,越来越多的市民倾向于在超市购买冷鲜肉和海鲜食品。近期,本报收到读者反映,部分超市中的特价冷鲜食材如鸡腿肉、鱼虾等,被置于冰上销售而非完全冷冻状态,这引发了公众对于肉质品质及食品安全性的疑虑。
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市的多家超市,包括家乐福、法宝、京客隆等,发现诸如青虾、鸡腿肉、鱼丸等食材确实是在冰上化冻后销售。超市工作人员对此的解释是,这些食材都是当天新鲜到货的,超市在每天晚上关门前,会统一处理未售出的肉类,坚决杜绝隔夜肉,以保障食品的新鲜度。
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仍然对这种做法对肉质的影响表示担忧。对此,我们采访了大连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营养科主任医师王兴国。他向《生命时报》记者表示,冷冻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肉类腐败变质和延长其食用期限。肉类反复化冻无疑会增加部分细菌,对肉质产生不良影响。
尽管超市采用自然化冻并伴随低温处理,新鲜度相对有保障,但王兴国医师提醒,对于在家烹饪的食物,尤其是生食如三文鱼等,最好尽快食用。反复冷冻和化冻的过程会导致食材中的水分大量析出,水溶性维生素流失,同时口感也会大打折扣。
王兴国医师建议消费者,对于冷鲜肉最好现买现吃。对于特价促销的食物如鸡腿肉、鱼丸等,不要为了图便宜或省事儿而大量购买存储。健康饮食是保障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对食品安全保持警惕,选购新鲜、优质的食材。
虽然超市的冷冻肉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食品安全,但消费者仍需谨慎选购,注意食物的保存和烹饪方式,以确保摄取到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食物。让我们一起关注食品安全,共同守护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