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报道,日期为五月五日,记者徐壮为您带来教育部的消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外培训消费环境,切实保障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教育部联合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项名为“平安消费”的校外培训专项行动,行动时间从2023年5月至6月。
这份通知着重强调了几个关键的目标。希望通过这次行动进一步遏制校外培训的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校外培训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投资,但也因此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收费现象,这不仅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可能影响到整个教育的公平性。
通知提出要全面预防和处理“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在处理退费问题时出现了不少纠纷,甚至出现了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有效解决学生家长的合理退费诉求,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一环。
通知还强调了坚决防治无资格资质、无质量保证、无安全保障的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随着教育培训市场的快速发展,一些不具备资质和质量的培训机构也混入其中,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安全造成威胁。开展这样的专项行动是十分必要的。
此次专项行动聚焦于六项重点任务:规范培训收费行为、强化预收费资金监管、加快化解消费纠纷、加强安全排查、加强消费教育指导以及坚决查处各类违规培训行为。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望整体提升学生家长消费保护意识,创造一个让人民群众放心、安心、舒心的校外培训消费环境。
可以说,这次“平安消费”专项行动的实施,不仅是对校外培训市场的一次大整顿,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一次大力维护。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打造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健康的校外培训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