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症,并非仅仅是对某些物质的心理反应,也可能与气象因素息息相关。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气象过敏症。它是指在不同的季节、不良气象要素对人体产生影响而发生某种病症,甚至可能诱发或加重某些已经存在的疾病。
当我们身处的天气发生变化时,那些冷暖干湿、风霜雨雪的刺激,会通过我们的皮肤感受传递至大脑。这时,脑垂体开始分泌相应的激素,努力保持机体平衡,确保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当人体的适应能力降低时,就会出现气象过敏症。这一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增多,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期生活在高楼深院、舒适稳定环境中的城市居民来说,其易感性更强。这其中,女性的敏感度似乎高于男性,或许这与她们的生理特点有关。
中国的农历节气与气候疾病的关系非常密切。比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些时节常常是旧病复发和重病转危的日子。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夏至、小暑或大暑时节,中暑的人数明显增多。到了立秋或处暑,一些之前用中西药治疗无法退烧的患者,体温却会自然恢复正常。
春季是一个气象变化多端的季节,常常让人难以适应,因此春季气象过敏症尤为常见。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春季气象过敏症的表现也因人而异。你可能会感到疲劳、困乏、头晕、焦虑、失眠、记忆力差等症状。春季还容易引发一系列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白喉、腮腺炎、流脑等;还容易引发肝炎、猩红热、水痘等传染病;以及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痤疮等皮肤病和胃肠道疾病。
养生专家在此提醒大众,春季要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保健。建议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让身体逐渐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随着天气的变化,要适当增减衣物,尽量避免春季气象过敏症的发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美好的春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