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七月,炎炎夏日炙烤着大地,中暑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许多人误以为只有在烈日下劳作才会中暑,但实际上,只要身处高温、通风不良且湿度较高的环境,都有可能受到暑邪的侵袭。健康专家提醒,即使躲避了阳光,也不一定能完全避免中暑的风险。
频繁穿梭于高温环境和低温空调场所的人们,身体在忽冷忽热的环境下难以调节,更容易患上暑湿感冒。对此,专家建议,除了注意室内通风和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还可以采用相应的食疗来防暑祛湿。
对于露天工作的人群,专家推荐了一种盐茶,用食盐和茶叶冲泡后饮用,具有祛热解暑、补液止渴的作用。对于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专家也分别推荐了不同的食疗方案。
老年人可以食用薏仁扁豆粥或荷叶茯苓粥。薏仁扁豆粥中的薏仁、扁豆和陈皮具有健脾益胃、清暑止渴的功效。荷叶茯苓粥则对暑热所致的头胀、胸闷、小便黄、湿热泻痢有较好的疗效。
儿童可以饮用排骨薏米黄豆汤或黄皮蜜糖生姜水。这些汤水既能消暑湿,又能消滞。排骨薏米黄豆汤中的薏米、黄豆和麦芽有助于消暑湿,而黄皮蜜糖生姜水则能清热解暑、醒胃消滞。
孕妇可以选择桑寄脊骨汤或白鲫粥。桑寄脊骨汤能健脾消滞、安胎解暑,而白鲫粥则具有养胎解暑之效。
除了这些食疗方案,专家还建议,在高温环境下保持通风至关重要。也可以适当在家中备一些具有清热、化湿作用的解暑药,如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但使用时一定要看清说明书中的宜忌或咨询过医生。
防暑祛湿不仅仅是避免阳光的暴晒,更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及身体的调节。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和适当的药物辅助,我们就能在炎炎夏日中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