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电,近日关于“部分药品年底将调出地方医保目录”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这一话题,国家医保局在官网进行了回应。原来,国家医保局已经制定了一个为期三年的计划,旨在逐步将地方增补的药品调出医保目录,以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的统一。
这个“消化”计划始于2020年,具体为第一年调出40%,第二年再调出40%,第三年调出剩余的20%。这样的安排意味着,到2022年底,全国所有省份都将完成地方增补药品的清理工作,实现医保用药范围的统一。
针对社会上一些人担心“地方将部分药品调出医保目录是因为医保基金压力增大”,国家医保局进行了澄清。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医保基金收入超过2.8万亿元,支出约为2.4万亿元。总体上,医保基金运行平稳,略有结余。实际上,随着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医保基金的有力保障,国家医保局自2018年组建以来,不断调整和优化医保药品目录,将更多新药好药纳入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障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行每年动态调整,已有500多个新药被纳入目录。更重要的是,通过谈判,这些新药的价格得到了大幅降低。这意味着,地方增补的药品大多都可以被国家目录中的药品所替代。继续保留地方增补药品已无太大意义,甚至可能导致医保药品目录管理的碎片化,影响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平衡性。
据了解,全国已有15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提前完成了地方增补药品的“消化”任务。包括北京市在内的其余16个省份也计划在年底前完成此项工作。整个推进过程平稳有序,临床和群众用药未受影响。这一举措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统一的医保制度,让更多人享受到医疗保障带来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