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6日电(记者孙红丽报道)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日前公布了第二批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的八个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揭示了药品安全领域存在的严重违法行为,旨在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用药安全。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强调,自今年年初开始,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各地药品监管部门正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危害药品安全的违法行为,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案件。这些行动是响应民众对药品安全的关切,以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用药安全为首要任务。
以下是部分典型案例的详细介绍:
一、厦门凯乐琳贸易有限公司无证销售未取得药品批准证明文件药品案。该公司通过淘宝平台销售从境外携带入境的未批准药品,涉案药品货值金额达3.41万元。这种利用电商平台销售非法药品的行为,严重违反了药品管理法规定。该公司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的行政处罚。这一案例警示人们,境外代购并销售药品是严重违法行为,必须坚决遏制。
二、夹江县瑾医医疗美容诊所管理有限公司橙子医疗美容诊所分公司涉嫌使用未经注册的药品、医疗器械和过期化妆品案。该公司在医疗美容领域使用未取得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药品、未经注册的医疗器械和过期化妆品,涉案产品货值金额达数千万元。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也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监管部门对此类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强,坚决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德阳市旌阳区国云药材经营部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药品案。该经营部在未获得药品经营许可的情况下销售中药饮片及中成药,涉案药品货值金额达9769.29元。这种违规行为严重妨害了药品管理秩序,也给群众用药安全带来隐患。监管部门依法对其进行处罚,为打击此类违法行为提供了示范。
四、深圳市梦想圆科技有限公司非法生产、销售未注册“耳聋耳鸣光波仪”医疗器械案
在科技繁荣的深圳市,一家名为梦想圆的公司却因违法生产医疗器械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2021年11月,广东省药监局接到举报,指称其涉嫌未经许可生产并网络销售的“耳聋耳鸣光波仪”存在严重问题。
经过深入调查,监管部门发现,这家公司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从网络渠道采购关键部件,然后非法组装成所谓的“耳聋耳鸣光波仪”,并试图将其推向市场。这些医疗器械并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梦想圆公司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利用网络平台销售了高达46台这样的设备,涉案金额达到3887元。监管部门认为其行为严重违反了医疗器械的相关法规。
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责令该公司改正违法行为,并对其处以罚款。这一案例不仅揭示了医疗器械市场的乱象,也警示了消费者在购买医疗器械时必须保持警惕,选择正规渠道,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它也提醒所有企业,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五、河南华楠医疗器械商贸有限公司违规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及擅自设立库房案
在河南,华楠医疗器械商贸有限公司因未经许可从事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活动而引发关注。据悉,这家公司在未经许可备案的场所大量存储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其中涉及的一次性使用吸引连接管等第二类医疗器械货值金额巨大。更令人震惊的是,该公司还涉嫌未经许可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如一次性使用肝素帽、一次性使用穿刺包等,违法所得高达6万余元。
这一事件凸显了企业对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制度的漠视以及对公众健康的潜在威胁。监管部门应立即采取行动,对这种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医疗器械时要选择正规渠道,确保产品的合法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