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全省启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工作,这是一次深入人心的社会变革行动,旨在改善群众身边的环境和日常生活,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美好家园的建设者和守护者。
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塘咀村,中午时分,“幸福食堂”的饭菜香吸引了村里的老人们。老年协会的会长姚来贵感慨地说,这个食堂的成立并不容易,是众多空巢老人的共同期盼。去年,当这个需求被提出时,村委会面临经济困难,难以承担这一项目的费用。但今年,借助全省试点的东风,建设食堂的议题得以重新提出并快速推进。
村集体和村民多次开会商讨,决定共同出资建设这个食堂。通过硬件改造和补贴机制的确立,最终使用餐价格得以降低,让老人们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与此在湖北各地城乡社区或农村自然湾、城市居民小区,试点工作的推进如火如荼。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明确表示,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要切实改善群众身边的问题,充分发动群众的力量,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在襄阳市南漳县赵家营村,村民们共同解决了农机具乱停乱放的问题。通过集思广益,他们建设了一个集中停放点,方便村民使用。在荆州市江陵县玉古村,共享农庄的建成则是村集体和村民共同集资的成果。开业后农庄生意火爆,带动了村民的积极性,更多的村民愿意入股参与。
在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街道华锦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的改造是居民共商共建的成果。太极队、舞蹈队、篮球爱好者等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社区党委书记周林表示,既然资源是居民共享的,那么就要大家共同管理。
这些实例充分展示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工作的成果和影响力。这样的治理模式不仅让群众有了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也让社区、村庄变得更加和谐美好。这不仅是一次社会变革的行动,更是一次人心的凝聚和文化的传承。让每个人都成为美好家园的建设者和守护者,共同缔造属于我们的幸福生活。“社区中的钟立为先生是一位典型的积极参与者。他对社区的热爱如同他对乒乓球的热情一样炽烈。每当在社区的露天乒乓球台上挥拍时,他总会注意到一些细微的问题,比如场地上的铁丝挡板后杂草丛生。他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居民们一起捐款修建了这些挡板,并将其改造成为了一片美丽的花坛。现在,这片场地已经成为社区居民休闲、交流的好去处。”
紧接着,我们看到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在那些试点“共同缔造”的小区和乡村,一种全新的风尚正在兴起。人们开始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区和乡村的各项事务中,从花草的认养到公共设施的维护,再到社区环境的改善,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与此舞蹈队、太极队、老龄协会等民间组织也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群众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渠道和平台。这些热心群众不仅成为了社区和乡村的建设者,更是管理和志愿者队伍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宜昌枝江市问安镇的一家灯具厂里,两个村庄的党支部书记带着村民代表采购路灯的过程也展现出了邻里关系的和睦与共同进步。过去,袁码头和同心桥两个村的居民之间存在一些矛盾和摩擦。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他们意识到只有共同合作才能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于是,他们开始携手合作,通过召开湾组会等方式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积极讨论,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最终,他们决定共同出资安装路灯,让老街变得更加美丽和安全。老党员赵心财的话语更是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资金上我们居民出一点、村里支持一点、向上级争取一点,共同让老街焕发新貌,好日子最终还是要大家共享。”
这种居民之间的互帮互助和共同合作不仅让社区变得更加美好,也让邻里关系更加和睦。这种和睦的邻里关系就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和幸福。这样的社区不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