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与肝癌:从恐惧到希望的转变
曾经,肝炎和肝癌如同沉默的杀手,无声无息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从DJ大卫王的英年早逝,到石英因肝癌生死边缘的挣扎,再到立法委员施明德的亲身辟谣,肝炎和肝癌始终是台湾数百万肝炎携带者的心头之患。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肝炎和肝癌已不再是我们无法掌控的噩梦。
医学的进步确实打乱了肝炎向肝硬化、肝癌发展的固有路径。病毒定量技术的突破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乙肝治疗带来了曙光。现在,医学界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影响病程的三大要素:宿主、病毒和环境。性别、年龄和家族史等宿主因素,酒精、吸烟、糖尿病等环境因素,都在影响着肝炎向肝癌的发展。
病毒的研究是近年来的重点。病毒的数量和种类成为了预测肝癌风险的重要参考。陈建仁国科会主委的研究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和《JAMA》上发表的成果引起了轰动。他证明,血清中病毒的数量是监测肝癌发展的最有力依据。高嘉宏指出,病毒数量极高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未来患肝癌的风险比病毒数量低的患者高出许多倍。
现在的治疗药物如干扰素、干安能、干适能以及新近通过美国FDA批准的博路定等,都着眼于降低病毒数量。高嘉宏在会议上的病毒基因型和突变株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目前的研究显示,基因型C可能较其他基因型更为危险。
肝炎和肝癌不再是无法预防、无法治疗的疾病。只要我们积极预防、及时检测和治疗,肝病就不再是恐怖的沉默杀手。让我们携手迎接医学的明天,期待肝病三部曲成为可治疗、可控制的慢性病。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对肝炎通往肝硬化、肝癌的途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使得B型肝炎从十年前只能被动追踪、令人日夜担忧的阴影,转变为一种可以积极治理与控制的慢性疾病。
肝炎的治疗将迎来新的曙光
陈培哲表示,“未来的诊断将更加精准,更加个性化。”我们期待,对于每一位走进来的B型肝炎患者,能够从宿主、病毒和环境多个角度精确评估其致病风险,并为其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未来的日子里,“积极治疗”将成为面对B型肝炎的最佳策略,而非仅仅是过去的消极监控和坐视不理。陈培哲强烈呼吁患者们更积极地接受治疗。
据陈培哲估计,台湾目前有数十万的B型肝炎带原者需要接受治疗,但目前为止仅有数万人实际接受了治疗。这凸显了公众对于肝炎治疗的认知仍然有待提升。
虽然走向个性化肝炎防治的道路仍然有许多难关需要克服,例如合法检验试剂的缺乏等,但一些重要的进展正在路上。例如,“病毒量”这个关键的检测指标,目前尚未有合法试剂,但已经在上市审查过程中。
在此期间,坚持“爱肝”秘诀仍是上策。未受感染的人应尽早接种疫苗。对于已确认的带原者,应定期接受肝功能指数检查,必要时进行肝脏超音波和e抗体/e抗原检测。认真听从医嘱,在必要的阶段积极控制病情。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保持正常的作息、饮食和运动习惯,避免抽烟喝酒、乱服成药和偏方等。“健康生活”是防治肝炎的根本法则。
陈培哲不断强调:“B型肝炎已经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下一步我们将朝着治愈的方向努力。” 有一天,肝病或许真的不再是我们国家的主要疾病。这一愿景虽然充满挑战,但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对它充满期待。
《爱肝保肝的突破》由网友‘ぃ流年┈━═☆’至本站。若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判断。让我们一起期待肝病防治的未来,共同为健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