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十九岁,高三男生,短短两个月内,竟然三次住院。每一次的经历都让人心痛,仿佛身处一场无法预知的噩梦。
第一次住院,是因为气胸。我在家中吸氧保守治疗,度过了十三天。刚刚出院一天,我又因为同样的病情再次住院,这次治疗持续了十四天。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半个月后,我再次因气胸入院,这一次更为严重,需要接受胸腔穿刺插管引流和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每一次的住院,都是一次身心的折磨。
回想起气胸的成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寒假期间缺乏锻炼,导致身体机能下降;二是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三是在运动前没有进行适当的拉伸。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部精密的机器,需要正确的使用和保养。
故事要从那个特殊的高三寒假说起。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的假期变得更长。那天早上,我听到父亲和妹妹打赌推健腹轮的事情,我自信满满地参与其中。一次简单的运动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我趴下去的时候,整个人呈抛物线状,感觉胸腔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起初并没有不适,但过了几天,我感觉左胸有个豆子一样的东西卡在那里,咳也咳不出来。我以为只是普通的身体不适,但情况并没有好转。
第九天晚上,因为父母之间的矛盾,我感到特别无助。睡觉时,胸部的那个豆子感觉更加明显。我准备去跑步缓解情绪,但跑了没多久就感觉胸闷、呼吸困难。我停下来休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遇到了一个大伯,他告诉我可能是气胸或肺气肿。我咨询了医生,他们猜测是气胸的可能性更大。我们去了镇医院做CT检查,结果显示确实是气胸。医生建议我们去县医院做穿刺手术。
在县医院,医生告诉我们胸腔里气体很少,不需要穿刺手术,只需要吸氧保守治疗即可。但由于两个医院的诊断不同,我们感到困惑和害怕。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咨询,我们选择了吸氧治疗。这个过程并不顺利。我们去了多个医院购买吸氧管,但都无法买到。最终在一个亲戚的帮助下找到了吸氧管,但在乡里医院吸氧时又遇到各种问题。我们感到无助和失望。
最终我们去了县城附近的一家私人医院吸氧治疗,并接受了多次CT检查。第一次检查显示气体减少了,我们以为已经痊愈了。就在回家睡了一晚后,医院打来电话说气体又多了。我们无奈之下再次来到县医院接受治疗。这次医生决定进行穿刺手术并准备了住院手续。手术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痛苦但最终还是挺过来了……然而事情并未结束……在随后的治疗中我发现之前的医生可能未交代清楚许多注意事项导致了我的病情反复发作!第二次住院时我接受了胸腔穿刺引流手术!这次我吸取教训在医院期间多咳、多吃、多走动!但拔管后切记不要太剧烈活动暂时不要跑!第三次住院我做的是胸腔穿刺引流加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手术是微创不用开胸手术时全麻醒来后就躺在病床上了手术后的疼痛大概持续两三天过了那段时间就慢慢好起来了这次住院总共也就十几天一般确定了做切除手术引流期间就不用咳了因为肺泡是要切除的!经历了这么多我深刻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希望大家都能照顾好自己!经过一年的疗养,身体逐渐康复,但出院后的一些不适感仍然会时不时地出现。比如,每当换季或者天气突变时,总感觉自己更容易着凉,怕冷。有时,刺激性的空气或者气味也会引起咳嗽,这大概是手术后的正常反应之一。身体依然显得有些虚弱,需要更多的休息和照顾。
在这一年的恢复过程中,偶尔会有胸口突然刺痛的感觉,仿佛手术留下的痕迹在提醒我们身体的转变。有时,还会伴随着一种抽搐感,这都是术后恢复过程中的一些常见反应。要知道,身体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
我想提一下手术过程中在肺部留下的钛合金钉。这是一种医疗技术中的常见做法,用于固定肺部的某些组织或结构。这个钛合金钉的存在对于使用金属探测仪的人来说是无法检测的,因此不必担心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关于术后的其他感受,我可能无法详尽地描述,毕竟每个人的恢复过程都有所不同。如果有小伙伴想了解更多关于这方面的信息,欢迎私信我。我会在看到信息后及时回复,分享我所了解的知识和经验。
祝愿每一位小伙伴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康是生活的基石,让我们共同珍惜并努力保持这份宝贵的健康。无论生活如何忙碌,都要记得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