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自闭症小学生活动课教案

  • 心理师
  • 2025-07-17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自闭症小学生的活动课教案需要特别关注社交技能、语言表达、认知能力和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培养。以下是针对自闭症小学生的综合活动课教案设计,结合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游戏活动。

教学目标

1. 提高社交技能:帮助自闭症儿童建立基本的社交互动能力,包括眼神接触、轮流等待和简单对话

2. 增强语言表达:通过结构化活动促进语言发展,从简单词汇到完整句子的表达

3. 培养认知能力:通过游戏和任务提升注意力、记忆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发展精细动作:通过手工活动锻炼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技能

5. 情绪管理训练:帮助儿童识别和表达基本情绪,学会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

课程结构与活动设计

1. 热身活动(5-10分钟)

活动名称:动态点名游戏

  • 目标:建立课堂常规,吸引注意力,培养回应能力
  • 方法
  • 使用不同语调呼唤学生名字
  • 从不同方位发出声音
  • 逐步延长等待回应时间
  • 加入简单动作模仿(如拍手、跺脚)
  • 调整建议:对于反应较慢的学生,可使用视觉提示(如举起名字卡片)
  • 活动名称:简单模仿操

  • 目标:锻炼大肌肉群,建立模仿意识
  • 方法
  • 教师示范简单动作(如举手、转圈、拍膝盖)
  • 学生模仿教师动作
  • 逐步增加动作复杂度
  • 2. 核心技能训练(20-30分钟)

    A. 社交互动训练

    活动名称:合作厨房

  • 目标:培养轮流、协作和简单交流能力
  • 分级实施
  • 1. 初级:平行活动(教师切菜,学生摆盘)

    2. 中级:交替动作(教师递工具,学生操作)

    3. 高级:角色互换(学生指导教师)

  • 材料:塑料刀具、切菜板、玩具蔬菜等
  • 活动名称:汽车游戏

  • 目标:培养角色扮演和简单对话能力
  • 方法
  • 两个学生一前一后站立,用布带结成绳圈套住两人组成一辆汽车
  • 前面学生当司机,拿圆盘当方向盘
  • 司机问乘客"要去哪里",乘客回答后,一起发出"滴滴"声在教室移动
  • 一定时间后交换角色
  • B. 认知与注意力训练

    活动名称:投球游戏

  • 目标:锻炼手眼协调,理解因果关系
  • 方法
  • 教师拿抱枕垫站在离学生1步距离
  • 学生将球投向垫子,鼓励快速投掷
  • 可变为比赛形式,看谁投中更多
  • 进阶:改用瓶子为目标或用勺子舀弹珠
  • 活动名称:寻宝箱

  • 目标:提升触觉感知和物品识别能力
  • 方法
  • 箱中放入小球、小汽车、、积木等物品
  • 先让学生熟悉物品
  • 然后闭眼触摸并说出物品名称
  • 进阶:使用外形相似的物品增加难度
  • C. 语言表达训练

    活动名称:吃苹果游戏

  • 目标:提高数字理解和同伴关注
  • 方法
  • 大家围坐说"苹果苹果真好吃"
  • 教师问一个学生"吃几个",学生回答数字
  • 大家按数字依次将拳头垒高
  • 满数后收回拳头,假装吃苹果
  • 活动名称:情感识别卡片

  • 目标:培养情绪认知和表达能力
  • 方法
  • 展示表情卡片(高兴、生气、伤心等)
  • 让学生描述每种表情
  • 模仿表情并描述何时会有这种感受
  • 联系实际生活场景
  • 3. 精细动作训练(15-20分钟)

    活动名称:夹夹子练习

  • 目标:发展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
  • 方法
  • 教师示范将夹子夹在纸板边缘
  • 辅助学生完成同样动作
  • 逐步减少辅助
  • 进阶:将夹子夹在玩具晾衣架绳子上
  • 活动名称:涂色与剪纸

  • 涂色阶梯
  • 1. 边界内涂色(从宽边界到窄边界)

    2. 从小面积到大面积

    3. 从几何图形到实物图形

    4. 仿涂(位置和颜色的模仿)

  • 剪纸阶梯
  • 1. 练习撕纸(左右拿纸前后撕)

    2. 任意剪纸

    3. 沿线剪纸(从直线到曲线)

    4. 剪贴几何图形

    4. 团体游戏(15-20分钟)

    活动名称:新版"狼来了

  • 目标:培养规则意识和危险躲避能力
  • 方法
  • 教师扮演狼,学生扮演羊
  • 狼背对羊,羊问"老狼几点了"
  • 狼回答1-11数字,羊前进相应步数
  • 狼说"开饭了",羊需跑回安全区
  • 被抓的羊成为下一局狼
  • 活动名称:动物园参观

  • 目标:培养集体指令遵从和动物认知
  • 方法
  • 模拟动物园场景,认识常见动物
  • 学习动物食物配对
  • 模仿动物动作和声音
  • 强调排队、轮流观察等社交规则
  • 教学策略与调整建议

    1. 视觉支持:使用图片流程表预告活动顺序,在集体区域划分清晰物理边界

    2. 社交剧本:用漫画对话演示具体社交场景,如"如何加入游戏"(先观察→询问→等待回应)

    3. 同伴引导:培训2-3名普通学生作为"小导师",主动邀请自闭症儿童参与简单任务

    4. 情绪工具:使用情绪温度计图卡练习识别表情(红色=生气,蓝色=平静)

    5. 分阶融入

  • 先适应集体环境,允许在角落单独活动
  • 慢慢接近集体,如在同一桌画画
  • 最终参与协作活动,如共同搭积木
  • 评估与记录

    1. 课堂观察表:记录学生在各活动中的参与度、技能表现和情绪状态

    2. 能力评估

  • 全部掌握
  • 80%能掌握
  • 50%能掌握
  • 基本没掌握
  • 3. 家长反馈: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家庭表现,调整教学计划

    4. 作品分析:收集学生的绘画、手工作品,评估认知和精细动作发展

    注意事项

    1. 环境调整:保持教室安静有序,减少感官刺激,设置"安静角"供学生调节情绪

    2. 强化系统:及时给予具体表扬和小奖励(如贴纸、代币),强化积极行为

    3. 个性化调整:根据学生能力差异,灵活调整活动难度和参与方式

    4. 情绪管理:当学生出现情绪行为时,先安抚再引导,避免强制要求

    5. 过渡准备:活动转换前给予明确预告(如"再玩2次就结束了"),使用计时器辅助

    通过以上系统化的活动设计,自闭症小学生能够在结构化、支持性的环境中逐步发展社交、认知、语言和动作技能,为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奠定基础。教师需保持耐心和一致性,记录学生进步,定期调整教学计划以满足个体发展需求。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