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自闭症高级社交小组课

  • 心理师
  • 2025-07-17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自闭症高级社交小组课是针对已具备基础社交能力的自闭症儿童设计的进阶训练课程,旨在通过结构化的小组互动,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社交沟通、情绪理解及团队协作能力。以下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评估方法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

一、高级社交小组课的核心目标

高级社交小组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自闭症儿童将基础社交技能泛化到更复杂的社交场景中,重点培养:

  • 社交思维的灵活性:理解不同社交场合的隐含规则,适应变化的社交需求
  • 情绪认知与管理:准确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学会适当的情绪表达方式
  • 互动策略的应用:在合作游戏中运用轮流、协商、妥协等高级社交技巧
  • 问题解决能力:处理社交冲突,应对突发社交情境
  • 研究表明,经过系统小组训练的自闭症儿童在主动社交、情绪识别及同伴意识方面能有显著提升。

    二、课程设计原则与分组策略

    1. 分组的核心评估维度

    高级社交小组课的分组需要基于专业评估,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 社交发展阶段匹配:参照《婴幼儿社交发展里程碑》,将能理解"你-我"视角、能协商角色和处理轻突的儿童分为同一组
  • 沟通能力适配:组内儿童应具备基础对话能力或通过辅助沟通系统表达需求的能力,避免语言能力断层导致沟通单向化
  • 行为特征评估:儿童需具备在小组中安坐10-15分钟的能力,情绪问题能在成人引导下快速平复,无主动攻击行为
  • 2. 动态分组策略

    采用"支架式分组"方法,根据儿童进步情况动态调整:

  • 初期按能力同质性分组,确保起点相近
  • 中期引入互补性设计,如将语言表达强但情绪识别弱的儿童与相反特质的儿童配对
  • 后期模拟真实社交环境,有意组建能力多元的小组
  • 三、高级社交小组课的教学内容

    1. 课程结构示例

    一个完整的90分钟高级社交小组课通常包含以下环节:

    ```markdown

    1. 开场环节(10分钟)

  • 个性化问候与情绪温度计(儿童用表情卡表示当天心情)
  • 预告当日主题与规则
  • 2. 游戏暖身(15分钟)

  • 眼球追踪游戏:用移动物体训练眼神交流
  • "动态点名":不同语调呼唤名字,逐步延长等待回应时间
  • 3. 核心教学(30分钟)

  • 情绪识别训练:使用图片卡片分析复杂表情
  • 情景模拟:处理"玩具被抢"等常见冲突
  • 合作任务:如"泡泡方程式"(轮流戳泡、合作计数)
  • 4. 自由应用(25分钟)

  • 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社交场景如"邀请玩伴"
  • 团体游戏:"大风吹"进阶版(吹特征相同者握握手)
  • 5. 总结环节(10分钟)

  • 成就回顾与奖励
  • 家庭延伸活动建议
  • ```

    2. 重点训练项目

    高级社交小组课特别注重以下能力的培养:

  • 共同注意力:通过"寻宝大作战"等游戏,训练儿童观察他人行为并做出适当反应
  • 社交发起与维持:设计"求助小剧场"等情境,教导儿童用适当方式发起和维持互动
  • 情绪理解:使用"情绪温度计"和"情感卡片"帮助儿童识别和表达复杂情绪
  • 问题解决:通过"社交故事"和角色扮演,训练儿童处理社交冲突的策略
  • 四、教学方法与技巧

    1. 基于ABA的干预策略

    应用行为分析(ABA)是自闭症社交训练的有效方法:

  • 行为链教学:将复杂社交行为分解为小步骤,如将"邀请玩伴"分解为走近、问好、提出请求等步骤
  • 强化系统:使用代币制等强化手段,及时奖励适当的社交行为
  • 泛化训练:在不同场景、不同伙伴中练习同一技能,确保技能的广泛适用性
  • 2. 游戏化教学

    精心设计的社交游戏能显著提升自闭症儿童的参与度:

  • 合作类游戏:"合作厨房"活动分初级(平行活动)、中级(交替动作)、高级(角色互换)三个阶段
  • 规则类游戏:"红绿灯"、"123木头人"等训练规则理解和自我控制
  • 角色扮演游戏:模拟真实社交场景如"小医生",学习换位思考
  • 3. 环境支持策略

  • 视觉提示:使用流程图、社交故事等视觉辅助工具降低理解难度
  • 社交角设置:在教室设置双人秋千、合作类桌游等促进自发互动的区域
  • 同伴示范:安排典型发展儿童参与小组,提供自然模仿机会
  • 五、评估与个性化调整

    1. 课前评估工具

    高级社交小组课前需进行全面评估:

  • 标准化工具:如PEP-3评估认知、语言、社交等多领域能力
  • 观察量表:ADOS侧重自然行为观察,特别适合评估社交互动质量
  • 家长问卷:SCQ和SRS通过家长报告了解儿童日常社交表现
  • 2. 课程中评估

  • 行为记录:跟踪目标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和情境
  • 视频分析:录制互动过程,分析细微的社交进步
  • 成长档案:使用综合能力评分表对比阶段性成果
  • 3. 课程调整策略

    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教学:

  • 目标调整:每4-6周重新评估"最近发展区",更新教学目标
  • 分组优化:当儿童在某领域取得突破后,考虑调整到更高水平小组
  • 方法迭代:对进步缓慢的技能尝试替代教学方法
  • 六、家校协同与效果维持

    1. 家庭延伸活动

  • 日常社交实验:将客厅变成"社交实验室",如"吹泡泡魔法"训练目光切换
  • 情景练习:在超市、公园等真实场景中练习小组课学到的技能
  • 家庭游戏:玩"你来比划我来猜"等家庭版社交游戏
  • 2. 家校沟通机制

  • 家庭日志:家长记录儿童日常社交表现,与教师定期讨论
  • 视频反馈:录制家庭互动片段,用于课堂分析和指导
  • 家长培训:定期工作坊教授家庭干预技巧
  • 高级社交小组课是自闭症儿童融入社会的重要桥梁,通过系统化、个性化的训练,能显著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课程实施需要专业团队、家长和学校的密切配合,根据儿童的反应灵活调整,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