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言语训练需要系统化的教案设计,特别是针对中班年龄段(4-5岁)的儿童,更需要结合游戏化、情景化的教学方法。以下是一份完整的自闭症中班言语游戏教案框架,综合了多个专业来源的最佳实践。
自闭症中班言语训练的核心目标应围绕基础沟通能力的建立,分为三个关键领域:
1. 言语表达目标:能在简单情境下使用至少5个常用词语或短语表达基本需求,如"你好"、"我要喝水"、"帮我打开"等。当老师拿着水杯问"你想要什么"时,学生能回答"我要喝水"。
2. 言语理解目标:对简单指令如"坐下"、"过来"、"给我"等能在10秒内做出正确反应。例如老师说"坐下"时,学生能坐到指定位置。
3. 社交沟通目标:能维持眼神接触3秒钟,主动发起简单对话如"这是什么",在小组活动中尝试表达"我想玩这个"。
1. 发音清晰度训练:针对自闭症儿童常见的发音问题(平翘舌不分、舌根音不准等),通过口部操、呼吸练习等改善发音器官协调性。例如教"b"音时,让孩子感受双唇紧闭阻碍气流再突然放开的过程。
2. 语言理解基础:通过实物展示、动作演示帮助理解日常指令和物品名称。如拿着苹果问"这是什么"并配合指向动作,强化"苹果"一词的理解。
3. 呼吸支持训练:采用胸腹联合呼吸法,指导吸气时口鼻并用,横膈膜下降,感觉腹部胸部扩展;呼气时收缩腹肌,气息缓缓呼出。
1. 语言逻辑性培养:通过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等引导有序表达。如先教"早上起床,然后刷牙洗脸",理解事情发展顺序。
2. 主动表达意愿激发:创设角色扮演等情境,鼓励主动说话。如在超市游戏中引导说"我想要买苹果"。
1. 吹泡泡比赛:点燃蜡烛置于20公分外,教孩子模仿"啊(a)...扑(p)"的吹气动作,逐渐拉远距离比赛谁能吹灭。可替换为吹口琴、哨子、纸片等。
2. 大笑大哭游戏:通过挠痒痒逗笑或故意引发大哭,增加胸肌、膈肌运动。让孩子触摸声带感受发音振动。
3. 动物声音模仿:使用动物绘本或卡片,模仿不同动物叫声并配合动作表情。可制作动物转盘增加趣味性。
1. 形容词接龙:家长说"苹果红红的",孩子接"太阳红红的",轮流进行。进阶版可交替反义词如"大楼高高的"-"小狗矮矮的"。
2. 句子变换游戏:家长说"我喜欢钓鱼",孩子替换为"我喜欢踢球";"我打开窗户"替换为"我关上窗户"。
3. 购物角色扮演:设置超市场景,引导使用"你好"、"请问"、"多少钱"等购物用语,在真实情境中练习沟通。
1. 老鹰捉小鸡:传统游戏的改编版,孩子当小鸡,老师保护,家长当老鹰。左右跑动中促进生理性呼吸和情感交流。
2. 手偶剧场:使用手偶表演"小兔子乖乖"等故事,增加礼貌用语、表情训练和合作行为,如"谢谢"、"害怕表情"、"一起搬石头"。
3. 表情识别游戏:使用表情卡片,让孩子识别并模仿开心、生气等表情,描述相关情感体验。
自闭症儿童的言语训练效果评估应采用多元化方法:
1. VB-MAPP评估体系:可参考复杂听者辨识和交互语言等维度,如从3样物品中根据声音选择正确物品,或根据功能特性选择目标物品。
2. 动态观察记录:通过日常记录孩子对指令的反应速度、主动语言频率、发音清晰度等变化,评估进展。
3. 家长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家庭环境中语言使用情况的反馈,调整训练重点。
教案实施中需注意: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干扰;使用孩子感兴趣的多感官教具;及时给予积极强化;尊重个体差异,循序渐进。
通过系统化的游戏教案设计,将语言训练融入趣味活动中,能够有效提升中班自闭症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为他们进一步融入集体生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