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需要特别设计的互动游戏,这些游戏应注重社交技能、语言发展和认知能力的培养。以下是针对自闭症儿童互动课程的详细教案设计。
性别与家庭成员认知游戏:准备包含弟弟妹妹、哥哥、姐姐、阿姨、叔叔、爷爷奶奶等人物的看图识字卡片。先询问宝宝"你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当宝宝回答正确后,让他从图片中找出与自己同样性别的人,并描述男女外貌区别,最后将所有图片按性别分类。结合家庭成员情况,教宝宝认识每位家庭成员,询问"咱家里都有谁?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等问题。
好朋友互动游戏:全家人围坐一起,宝宝一边蹦跳一边拍手念儿歌"拍拍手向前走,向前走找朋友,找到朋友握握手"。念完后宝宝握住爸爸的手说"我和爸爸是好朋友",爸爸回应"好朋友好朋友",然后一起说"握握手来点点头"并做相应动作。宝宝可重复找其他人做朋友。
小汽车角色扮演:两个小朋友一前一后站立,用布带结成绳圈套住两人组成一辆汽车。前面的人当司机拿塑料圆盘作方向盘,后面的人当乘客。司机问乘客要去哪里,乘客回答后,司机发出"滴滴~嘟嘟"声带着乘客在屋内跑动,一段时间后交换角色。
模仿动作游戏:家长和宝宝面对面坐着,家长一边说"请你跟我这样做",一边做出各种动作(如拍手、洗脸、等),让宝宝一边模仿一边说"我就跟你这样做"。家长不断变换动作并加快速度,训练宝宝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
"老狼老狼几点了"游戏:适合两个以上孩子玩,家长或老师扮演狼,孩子扮演小羊。狼背对小羊,小羊问"老狼老狼几点了?",狼回答1-11中的数字,小羊就往前走相应步数。当狼说"开饭了",小羊要赶紧往回跑,被抓住的小羊变成下一局的狼。若有小羊在说"开饭了"前摸到狼,则狼输。
玩具在哪里:准备三个不透明杯子和小玩具,用一个杯子倒扣玩具,家长快速交换杯子位置后让宝宝猜玩具在哪里。熟练后可交换角色,由宝宝操作家长猜,培养观察力和方位记忆。
当个照相机:家长准备5-10件孩子常接触的物品放桌上让孩子记住,然后让孩子捂眼,家长用布盖住几个物品后让孩子睁眼说出少了哪些,锻炼观察辨别和分类能力。
追光游戏:在关灯的房间里,家长拿手电筒四处照射,让孩子眼睛跟随光源移动,训练注意力集中能力。
听音游戏:在孩子不同方位(如后方、左/右后方)敲击乐器,让孩子分辨声音来源方向。也可变为节奏模仿游戏,家长拍特定节奏让孩子模仿并变化。
"我是小明星"游戏:选一块地方假装舞台,让孩子站在那里表演(唱歌、跳舞、背诗等),家人朋友坐在面前观赏并鼓掌。可邀请小伙伴轮流表演或全家每人表演一个节目,培养孩子在众人面前表现的能力。
"我的头上有什么":给孩子戴上一个卡片,家长提示关键词让孩子猜头上戴的是什么,促进互动和思考。
躲猫猫对视训练:家长和孩子面对面,用手遮住自己或孩子的脸,突然打开露出脸时捕捉孩子眼神。这个简单游戏能帮助自闭症孩子学会跟人对视。
扮鬼脸游戏:家长做出各种奇怪表情吸引孩子注意面部,利用孩子对奇怪事物的好奇心培养眼神接触。
动物分积木:准备不同动物玩具和积木,让孩子按特定规律(如形状、大小)给动物分积木,如"这个积木分给斑马,斑马很开心因为积木都是这个规律",引导孩子发现和描述分类规律。
"小猴偷桃"游戏:准备若干积木或小玩具假装桃子放在"大老虎"那边。第一阶段让孩子明白小猴子可在大老虎睡觉时偷桃子(一次一个);第二阶段当大老虎起来时小猴子要赶快躲起来;当小猴子偷完所有桃子就获胜,训练规则理解和执行能力。
萝卜蹲游戏:家长围成圆圈玩萝卜蹲,为了防止被点名,大家会集中注意正在蹲的人,这种方式可训练孩子关注他人、培养专注力和反应速度。
四句口诀建立良性互动:动之以情(让孩子不抗拒社会,愿意亲近老师)、晓之以理(教导思维关系)、教之有序(利用孩子迷恋的事物创造学习动机)、管控有度(知进退,不过度压制孩子本能)。
使用简短明晰的指令:自闭症儿童容易因过多指令不知所措,要用简短直接的陈述表达指令,并在口头解释同时示范期望的动作步骤。
更多使用视觉辅助:自闭症儿童主要是视觉优势学习者,利用图片、卡片作为活动提示,用视觉辅助工具教授顺序和规则,看指令比听指令对他们更容易。
搞笑与意外元素:家长可以故意做出搞笑或错误行为(如把裤子穿到头上、穿错鞋子)吸引孩子注意力,制造有趣互动机会。
逐步适应分离:对于有分离焦虑的孩子,采用逐步脱敏法,从短暂离开几步马上回来开始,慢慢延长分离时间,帮助适应新环境和与父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