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权威医学分类和知乎相关讨论,自闭症(孤独症谱系障碍)确实被归类为精神障碍/神经发育障碍,但需注意其与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本质区别。以下是综合分析:
1. 医学分类归属
DSM-5(精神障碍诊断手册)明确将自闭症谱系障碍列为神经发育障碍,属于精神障碍的子类别。我国自2013年起也将其纳入精神疾病范畴,但实际政策执行中常归类为精神残疾以便获取社会支持。
核心特征表现为社交缺陷、刻板行为和兴趣狭窄,属于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而非后天心理问题。
2. 与精神分裂症的区别
历史上曾误认为自闭症是精神分裂症的儿童形式,但两者病因和症状完全不同:自闭症是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是思维感知障碍。
自闭症患者通常缺乏妄想或幻觉症状,更多表现为社会互动能力的根本性缺失。
3. 政策与社会认知争议
我国2006年将自闭症划为精神残疾引发部分家长抵触,但这一分类有助于争取康复资源和社会包容。
公众常混淆"精神疾病"与"精神病",需注意自闭症患者并非有暴力倾向的"疯子"。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诊断标准或社会支持政策,可参考知乎专栏中关于DSM-5分类的详细解读或精神残疾政策的分析。当前医学界更强调其作为神经多样性的一部分,而非单纯病理化标签。